板块二 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1.政治:“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2.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文
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第3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关联新课标 | 试题角度 | 备考分析 |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1)2018·海南卷,2:西汉郡县制的作用 (2)2017·全国Ⅰ卷,25: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3)2017·海南卷,3:察举制 (4)2016·全国Ⅲ卷,25:汉承秦制 (5)2015·全国Ⅰ卷,25:汉代外戚干政 (6)2015·全国Ⅱ卷,25:汉代地方吏治 (7)2015·海南卷,2:秦朝实行郡县制 | 1.高频考点: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 2.备考策略:(1)全面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包括这一制度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深刻影响等。(2)要注意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深刻理解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注意汉代制度与秦制的比较,如中朝、郡国并行等。 |
福建考情回顾 | 五年高考:没有命题 | |
备考分析:建议复习备考,重点掌握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加强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 ||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朝统一
1.条件:集思广益打一国家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4)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
(1)统一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3)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4)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 | 表现 |
皇位世袭 |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
皇权至上 |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
皇权独尊 |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等 |
(2)三公九卿制度:
①内容
官职 | 职责 | 议政 |
三公 |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 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备皇帝裁决,有利于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
九卿 |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 |
②特点
a.三公互相牵制,权力总于皇帝。
b.兼有“公天下”和“家天下”双重特。
公天下——三公九卿皆由皇帝任免,非世袭,非子弟同姓,体现“公天下”特。
家天下——九卿是皇室的家务官,又是政府的事务官(政务官),家与国“同治”,体现“家天下”特,当时皇室与政府的界限还相当模糊。
(3)郡县制:
①演变: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郡县制形成于战国时代,以郡统县的格局在战国中后期逐渐确立。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统一以后。
②内容:地方设有郡、县(道)两级,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下设有“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道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行政机构的名称)
③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④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