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最新整理)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战略扩张阶段(“遏制战略”)
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大力扶植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对社会主义遏制,外交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进攻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①1946.3.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口号
②1947.3.12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与集体安全,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
③ 1947.6.5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从1948-1951年向欧洲16国提供131.5亿美元援助,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发生
④1947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司法部有权禁止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等,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的《华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二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公会权利。
⑤ 1948.2-6 美英法何比卢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分裂德国,1949.9,联邦德国成立
⑥1949.1.5 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杜鲁门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关键是就业问题。
⑦1949.9 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演说,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以技术输出为主,体现了与老殖民者不同的统治扩张手段,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
(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全球战略做出了一些调整
(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①1961年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灵活和平战略,提出新非洲政策,对拉美争取进步同盟,对西欧的宏伟计
②肯尼迪提出新边疆口号,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③1963年约翰逊上台后,1964年于密西根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社会的口号,向贫困宣战,使民主党自罗斯福以来所推行的社会改革达到高潮,集中反映了借助国家干预力量来消除贫困现象
第二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战略调整阶段(缓和战略)
(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①1969。8.8 尼克松提出了“新联邦主义”,还政于州,还政于民
②1969.7在关岛讲话中,提出了“新亚洲政策”,阐述了对外三原则,伙伴关系,实力,谈判,全球战略从亚洲收缩,以确保欧洲重点,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以一个半战争代替两个半战争的影响
③ 1974.8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继任总统福特在对外政策上延续了尼克松主义
(二)卡特时期(1977-1981)加强美国意识在第三世界的影响,以恢复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为突破口,提出世界秩序战略
第三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战略扩张阶段(新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
(一)里根时期(1981—1989)“星球大战计划”,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战略
(二)老布什时期(1989-1993)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抓住苏联改革时机,推行和平演变,其任期跨越了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全球战略也做了
很大调整
第四阶段20世界90年代以来战略扩张和单边主义阶段(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
①克林顿时期(1993-2001)1994.1克林顿提出“一个目标,三大支柱”的外交原则,坚
持美国的领导地位,7月正式提出“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使21世界仍然是美国世界
②小布什时期(2001-2008)“先发制人”原则,单边主义恶性膨胀
新左派运动:始于1960年2月北卡罗来纳学院四名黑人学生的午餐静坐示威,基本上以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运动。他们积极参加民权运动,反对侵越战争,反对陈
旧的教育制度,同时还参加妇女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等,到后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
在不同程度上都卷入了这类社会浪潮,他们特别要求改善地位低下的社会各阶层生存条件,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大众对上述问题的关注,60年代中期,许多人参加了进步的青年组织,
在大学校园掀起反战运动,新左派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对低下的社会各阶层处境表
示关注。
当代西方思潮
哲学流派:
①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德国海德格尔,法国萨特,存在主义是从人的存在为前提出发,
揭示和探寻主观与客观即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中的人的自由本质属性
②结构主义:一种包括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理论等在内的思潮,基本特征是
用结构主义这样一种方法论来表述不同领域内德问题,法国的福柯·巴尔特等人通过历史,文艺各方便广泛的综合研究,提出系统的结构主义理论,使其哲学性突显出来
③法兰克福学派:属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着重研究和分析现实
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批判资本主义
美国总统要求④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思潮概念,反对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
思早期与晚期的矛盾,特别重视阐述异化学说和人道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等持怀疑或否定的立场观点
经济流派:
①现代货币主义:也称货币流派,50年中期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佛里德曼提出,中心思想就是“货币很重要”,反对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政策。鼓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福利主义,认为高福利会增加政府支出,并降低劳
动生产率,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的保守派,英国萨切尔夫人
的改革基本以该学派的理论作为指导,曾经取得某些成果。
②供应学派:20世纪70年代后才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代表人物罗伯茨,拉弗等,该派理论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相对立的,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其理论是供
应本身创造需求,认为政策的重点不是刺激需求,而是改善供应,改善生产的条件。通过
减税来刺激投资,繁荣经济,该派理论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并吸取货币学派的一些观点,
构成经济复兴计划的“里根经济学”,但里根减税未能刺激投资,这个学派的主张也被弃之不用。
③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补充和发展,意欲使其适应历史
变化,出现了以缪尔森为代表的美国“新古典综合派”和一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④新制度学派: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布尔雷斯,博尔丁和瑞典经济学达尔等人为代表的新
制度学派,该派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制度因素的研究,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态度,成为西方最具批判彩的经济学派。
史学流派:
①新社会史学派: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现的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哈佛大学
塞恩斯特鲁姆教授,著有《贫困与进步》,该派用社会科学概念和计量方法,把社会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以此为研究的组织原则,80年代中期趋于衰落,批评它的议论也日渐增多,认为该派缺乏完整的方法论。
②年鉴学派:20世界20年代西方史学的重要学派。1929年,法国史学家马可·布洛赫
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经济和社会史年鉴》(1946年,刊物更名《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反对传统史学,主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成为半个多世纪持相同主张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因此得名。代表人物有第一代史学家布洛赫和弗基尔,第二代史学家布罗代尔。年鉴学派提出的理论,方法及史学编纂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大致包括三种:制作反映计算模型,制作反事
实模型,广泛使用计量分析方法,目的是求的历史结论的科学化,精密化。60至80年代,欧美史学界采用计量史学方法所出的成果明显成为史学研究成果的多数与主流。
促进了史学研究精密化,拓展了研究流域,有利于集体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整,但学的错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史学成果不免贻笑大方,这应值得我们借鉴。
文学流派:①后现代派文学:把文化看成是作者意识的自由表露,不免带有主观主义,
虚无主义,颓废主义
②存在主义文学:创始人萨特《墙》《可尊敬的》《恶心》,加缪的《局外人》波伏瓦《女宾》
③新小说派文学:兴起于法国,追求“创作与毁灭并举的叙事法”,罗布-格里耶的《橡皮》《窥视者》,娜塔丽,萨丽特《金果》米歇尔·比托尔《变化》克洛德·西蒙《丹德公路》
④荒诞文学:主要作品是舞台剧,欧仁·尤奈斯库《椅子》赛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⑤黑幽默派和“垮掉的一代”,战后出现于美国文坛的新学派,弗里德曼《黑幽默》,
阿仑·金斯堡《呼号及其他》
⑤愤怒的青年:英国,代表人物阿伦·保罗和约翰·奥斯,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
军规》
当代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的直接前提,1936年图林发表《理想计算机》,解决数理逻辑和计算理论问题。
1954年6月苏联在奥布宁斯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绕地球后一周后返回地面,这一创举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67年7月,美国登月计划
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内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核能技术和空间技术,此外还有激光技术,光导纤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主要表现为3C革
命,4A革命。
1965年年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正式提出报告,阐述终身教育的意义
1972年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受俱乐部的委托,发表《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列出导致“人类困境”的全球问题
1967年瑞典最先成立环境保护厅,1984年绿党在比利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崛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