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系史名词解释
1、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战备时间,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支配下,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1出兵波兰,2、以军事手段解决芬兰问题,3、加紧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4、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以控制多瑙河的下游地区,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   
2、《大西洋宪章》: 19418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协调战时关系,在大西洋一艘美国军舰“奥古斯塔”号上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一致同意的原则发表了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并于924日得到苏联的赞同。宪章对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7月中旬到19432月初,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与德两国展开了举世瞩目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从战役初期的战略防御逐步转为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略态势的扭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德军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歼灭;鼓舞了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的决心,苏联的国际地位也由此提高。
4、《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对日作战,并就战后事宜进行磋商,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的开罗进行了会谈。并发布了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使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树立起来。
5、布雷顿森林会议----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汇率、平衡收支,美国和盟国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以解决诸多经济问题。1944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终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即《最后协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两个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目的是建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该体系是美国一手建立的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美国由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为美国建立世界性霸权奠定了基础。
6、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4年,二战中盟国胜利在望,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苏美英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被称为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由于三国在是
否邀请中国参加会议上存在分歧,因此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4年8月21日到9月28日,苏美英三国参加,就战后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基本达成了协议,但是,安理会否决权和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没有达成协议。第二个阶段从1944年9月29日到10月7日,中美英三国参加,对联合国组织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7、《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它于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和联合国的诞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二战后规划和平体制的一项重大成就,反映了各国民众的和平愿望。
   
8、波茨坦会议: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1945717日至82日期间,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举行国际会议即波茨坦会议,亦称柏林会议。参加者有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
吉尔(7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苏联首脑斯大林。会议主要商讨了如何处置已战败的德国和对日作战的问题。82日三国签署了《波茨坦协定》。会议后期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会议是战时美、英、苏三国首脑最后一次会议,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暂时维护了战时盟国的团结,并成为确定战后盟国的团结和欧洲秩序的基础。但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次会议后,美英与苏日趋对立,成为二战盟国的一个终点站。
9、遏制战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
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10、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面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入冷战时代
11、马歇尔计划    
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的美国凭借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二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对被战争破
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而得名,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于1949年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13、华沙条约组织  
1954年10月《巴黎协定》西德加入北约,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造成了极大威胁。1955年5月《巴黎协定》生效后,苏联与东欧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的宗旨是集体防御。 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加强了与北约抗衡的能力,也加强了苏联对东欧各国的控制,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欧形成。
14、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为了进一步分裂德国,1948年6月开始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并意图拓展到柏林西区,触及苏联利益。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6月30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以示反对,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经过谈判,双方解决了“柏林危机”。但是大柏林的分裂却成为现实,并直接加快德国的分裂。
15、舒曼计划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在法国外交部驻地奥赛码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的一个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建议将德国与法国的煤和钢铁生产融合到一起。1951年4月18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条约就是基于舒曼计划制定的。
1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是中国同外国签署的友好条约之一。1950年2月14日中国同苏联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有:两国在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上结成政治军事上的联盟;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条约的签订,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对于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起了重要作用。
17三和路线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要把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运用于两极格局时代;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竞赛;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同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战争并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据此,赫鲁晓夫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把和平共处作为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这一总路线的灵魂是谋求同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主宰世界,并试图在经济竞争中赛跨美国。
18、大规模报复战略
美国五十年代推行的一种军事战略。侵朝战争的失败宣布了杜鲁门政府遏止政策的破产。1953年艾森豪威尔继任美国总统,制定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将放弃无限期的进行区域性抵抗来对付“侵略”的传统政策,代之以建立一支庞大的报复力量,用美国选择的武器和选择的地点对共产主义进行迅速的大规模核报复。这种战略把赌注压在核武器上,重点扩充导弹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以图用核威慑支撑美国的霸权地位。“大规模报复战略”是建立在美国占有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优势,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核武器打不到美国本土的设想基础上的。
19、欧洲经济共同体
又称欧洲共同市场是欧洲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573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法、西德、意、比、荷、卢森堡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195811日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总部都设在布鲁塞尔。19677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及1952年成立的煤钢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20、新日美安全条约 
全称为《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日本和美国继《日美安全条约》后的又一同盟条约。1960119日日美双方于华盛顿签订了《新日美安全条约》,623日生效。美国总统要求 条约共10条,主要内容为:美国继续有权在日本驻扎军队和使用军事基地;日美两国将通过有效的自助和互助维持并发展它们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在日本领土上日美任何一方遭受武装进攻时,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在条约期满时,1970623日,佐藤荣作内阁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该条约的有效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