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
应测人数 | 实测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优秀率 | 合格率 |
成绩 | 100 | 90-99 | 80-89 | 70-79 | 60-69 | 50-59 | 50以下 |
人数 | |||||||
二、定性分析:
本次三年级期中试卷从整体上看,试题难度很大,虽然跟平时的练习类型差不多,但较灵活,大部分需要动脑筋。它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涵盖了我们三年级上册第1—第5单元的全部知识,它包含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化、质量单位(吨、千克、克)之间的转化、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转化、万以内进退位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有关计算。内容涉及面广,
转折点多,为解题增加难度。既检测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检测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存在的问题:
1、第一大题是填空。
学生错误集中在下面四题:1、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 ),也可以说是( )。6、坐飞机从杭州到北京约2( )。9、一个数加上10是最小的四位数,这个数减去10是( ),如果减去100是( )。10、运动场一圈长度是400米,小强每天跑2圈……再跑( )圈就是1千米。
2、第二大题是判断。
错误集中在1、把长方形的对角向外拉开,可以得到许多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不理解,认为还是长方形)3、分针从数字“2”走到“4”,经过了2分钟。(学生想象不出)5、两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学生想象能力差,又懒于动手画)
3、第三大题是选择题。
错误率高的是: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比宽多2厘米,它的周长是( )。
①16厘米 ②28厘米 ③20厘米 ④24厘米
2、把400厘米、2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米、30分米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30分米>400厘米>2米 ②2米>30分米>400厘米
③400厘米>30分米>2米 ④2米>400厘米>30分米
4、第四大题是计算
下面几题要强调一下:
1米-24厘米= 1分-40秒= (要求写上单位)
32+32÷8= 12-4×3=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2÷5○6
6、在□填上合适的数。(重点分析指导)
(1)3□□ (2)□3□□ (3)6 3□ (4) □
+□7 7 - □4 6 -□□4 □)□ 6
6 0 1 5 5 5 5 3 4 9 □□
2
(以后在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最基本的计算训练。)
5、第五大题是解决图形和几何问题
共6小题,其中1、画一画中的第(2)题,2,4,5,6题都要集体分析。
6、第六大题是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文字叙述题,第1题中的(2)甲数是487,比乙数少296,乙数是多少?错得比较多,错的人数最多的是第2题中的(3)妈妈带了1000元,买衣服用了445元,比买鞋子多用了109元。用了多少元?还剩多少元?三(4)班达到了35人(重点分析)。其次是(5)中的②如果都坐小船,改租几条船?以及(6)用5颗水果糖,3颗牛奶糖,2颗巧克力包装成一个礼品盒。这些糖最多可以包装成多少这样的礼品盒?(水果糖32颗,牛奶糖29颗,巧克力17颗)每题都是属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要重点分析。难度大,学生失分比较严重。从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可以明显地看出优生和后进生的差别。不在优秀之列的学生的应用题的得分率很低。由此可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的能力有待加强提高。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4、多从学生答题错误中,更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的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5、注重学生的读题,提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注意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能融会贯通。
四、后20%学生
这部分学生检测成绩都在60分以下,解决问题基本都是错的,只要稍有转弯的题目都不会做,连万以内的加减准确率也很低,每个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在集体分析后,再进行个别辅导订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