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属各单位: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确保教育普惠公平,是我县构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必然。为了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加快形成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格局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优质化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区域推进、梯度推进、多样式推进为基本策略,以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为基本平台,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初中提质行动、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城乡联动,以强带弱,以优扶差,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均衡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整体进步。
2、近期目标。2013年,全县85%的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生均装备值争取达到全省平均值,城乡教育设施配置基本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化系数达到0.8以上,城乡学校小班化率达到25%以上,生源跨学区流动比例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名优教师比达到1:0.5,全县实现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到2015年,全县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生均装备值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城乡学校小班化率达到35%以上,公办学校择校率控制在1%以内,城乡名优教师比达到1:0.7,城乡教育均衡化系数达到0.9以上,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行为规范、师资力量优化和教育质量上乘,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明显缩小,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优质。
二、完善布局,加快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设施的标准化现代化
3、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教育规划要求和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或乡所在地集中”的要求,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学校布局,并加快标准化建设。当前,要根据我县城镇化进程和“小县大城”布局规划,做到中小学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到”十二五”末,使全县初中学校控制在14所左右、小学控制在45所左右,义务教育学校总数控制在60所左右。
4、加快校网调整步伐。根据校网布局规划,坚持“成熟一所调整一所”的原则,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力争在2013年前基本完成对小学200人以下、初中3个班规模以下学校的调整工作,初中打破区域限制,实行跨乡镇办学,到”十二五”末,全县山区初中全部并入邻近的平原乡镇。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要建好平原农村乡镇中心中小学,加快城区校网调整步伐,赤城街道迁建赤城四小和实验小学,完成赤城中学田径场、食堂等辅助设施建设,启动赤城二小和赤城三小资源整合工作。始丰街道完成始丰中学扩建工程。福溪街道启动福溪中小学建设。
5、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和运动场地、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学校建设。按照省标准化学校标准和省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分年度分学校制订建设规划,加快标准化学校和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学校的普及步伐,特别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运动场地、教育装备和音体美设施设备的配备。到2012年,全县拥有相应运动场地的学校和现代教育装备达到省二类标准以上的学校占比均达到90%
6、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小学、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48个班。要严格控制班额,小学和初中的班额要控制在45人以下,并积极推广班额在35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积
极开展个别化教学与辅导,强化师生互动,推进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城乡学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单位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2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增编幅度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规定精神,由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中的班师比配备标准配备教师。
三、创新模式,多头并进,加快推进城乡和学校间的均衡优质发展
7、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打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区域限制,在原6个教研区的基础上,组建由“名校引领、一体发展、捆绑考核”为特的教育发展联合体。名优学校、城区学校要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城乡学校抱团发展、大教研区管理等形式,带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优质学校和城区学校要求至少带帮1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要推动优质学校、城区学校以合并、托管和结对帮扶等方式,参与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改造。要推进优质学校开展连锁办学,鼓励薄弱学校交由优质学校举办,由优质学校统一
管理,统一师资调配,以促进更好、更快发展。在2012年之前完成全覆盖目标,实现“学校统筹管理、资源统筹使用、教学统筹组织、师资统筹培养、教研统筹安排、工作统筹考核”。要制订各种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其以更多的精力、更优的资源、更好的形式带动薄弱学校的共同进步。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绩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予以奖励。
8、全面实施初中学校提质行动。以名优学校、城区学校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调整力度。对初中校长及各类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用5年时间对初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实施初中“3524教师编制报考条件”工程,即新培养30名县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校长,2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400名优秀班主任。
9、全面实施“学校助进计划”。制订“学校助进计划”实施方案,按照“蹲点会诊,限期改造,加大扶持,逐一验收”的要求,组织专家和骨干校长对基础薄弱、质量相对较差或管理不够规范的薄弱学校进行蹲点会诊,帮助学校出问题所在,提出改造计划。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名优教师要通过建立联络点和责任区的方式,在联络点内带徒授艺,
在责任区结对帮扶,引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调整充实校长和师资队伍,以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改造,使全县在2012年前基本消除薄弱学校。
四、立足培养,强化交流,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10、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校长在岗培训制度,做到每五年对在职校长全面轮训一遍。切实加强骨干校长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校长到省内外名校培训和挂职锻炼,培养一大批管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懂教姓教的优秀校长。从2011年开始,县级名校长评选,农村学校指标单列。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和培养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和动态管理的原则,选拔确定后备校长培养人选,以三年为期,对后备校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培养。
11、配齐配强农村学校教师。“十二五”期间,小学以完小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按农村生源规模和省定农村学校教师配备标准配齐农村学校教师,确保农村学校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配备到位。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情况,编制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调整编制专项用于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的配备。加快农
村学校骨干教师的配备,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