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所一致承认的。人们也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而较少深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实践的范畴,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首先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实践的观点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首先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研究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揭示它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质,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机制,促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能登录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社会历史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实践活动。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历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主要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所以,不研究人的实践活动,要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是不可能的。端午节法定3天还是1天
社会存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范畴。但是,研究社会存在,如果不把它同社会实践,同人的社会历史活动联系起来,那它就是抽象的、空洞的和僵死的。可以说,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的根本区别,就在社会存在有着人的实践活动,它和社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抽掉社会实践,社会存在就无异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这个范畴也就失去了它的重要意义。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指明,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以及和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不能分离的,它和社会存在、社会有机体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当然,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生存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并不包括上层建筑。而社会实践不仅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运动,而且也贯穿在上层建筑的领域中。在这一点上,它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这并不影响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根本上的同一性、一致性。从根本上说,它
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过程。社会存在的范畴是对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物质关系和物质过程的静态总括,而社会实践在本质上则是社会存在的动态表现,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是人类社会这一特殊物质体系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以及整个社会有机体,都是以实践这种方式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活动,都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不同方式,它们都具有实践的性质和意义。所以,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揭示社会存在的特殊本质,就不能理解全部社会生活。
任何物质客体,从微观到宏观,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社会,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社会实践则是人类社会这一特殊物质客体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人类社会就是在社会实践这一存在方式、活动方式中,世代绵延,生存和发展的。离开社会实践,人类社会就不会存在,当然也就谈不到社会历史及其发展。怎样具体地理解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呢?
苍井空恋之欲室快播首先,人类和人类社会是由于出现了劳动这一崭新的的活动方式而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没有劳动这一活动方式,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不会产生。动物界有自己的活动方式、存
网上购物怎么付款在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对周围环境的本能的、消极的适应。这种本能的、消极的适应性的活动方式,还谈不到真正的劳动。但是,在高级动物(猿类)中,已能使用简单的、天然的物件,猎取食物,敲击果实等。这些简单的活动,孕育着人类劳动的萌芽,我们可称之为原始的劳动,如马克思所说的,是“最初的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古猿从利用现成的自然工具和猎取现成的自然物,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粗糙的工具,创造了向自然力作斗争的新的物质手段和活动方式。与此相适应,随着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向真正的自觉的劳动的过渡、飞跃,猿类也就最终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而转变为人类,出现了新质事物------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的最初始的实践形式,它使动物对环境的本能的消极的适应转变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自觉的积极的改造。这是崭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它(真正意义下的劳动)为人类所独有,而一切动物,包括最高级的动物都是不具备的。所以,人类社会就是在劳动这种初始实践的基础上,在这种新质的存在活动方式中开始的。
其次,人类社会不仅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存在和发展的。生产实践是整个社会活动及其发展的基础。同志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东西。”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活动方式,人类社会
天津城建大学招生网就是以生产实践的方式,创造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的生活资料。生产实践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根本的存在方式、活动方式,不仅是因为它是社会各种活动时刻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因为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从事生产实践,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劳动。正如所指明的,无论在没有阶级的社会,还是在有阶级的社会,每个人(或阶级)都要以社会(或阶级)的一员,同其他社会成员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没有生产实践这一活动方式、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是决然不能生存和延续下去的。
第三,社会和自然、社会内部的矛盾,归根到底,要通过社会实践,以实践的活动方式加以解决的。应该看到,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社会内部的矛盾,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产生的,即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同时,这些矛盾又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加以解决。离开社会实践,既不理解这些矛盾何以产生,也不到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内部关系的调整、改革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阶级斗争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存在着双重的关系、双重的矛盾,即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矛盾,社会自身的内部关系、矛盾,以及这双重的关系、双重的矛盾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人
类社会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实践的主体(人)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的结合,构成现实的生产力,而生产力既体现着社会和自然的矛盾,是解决社会和自然界矛盾的活动方式,即通过发展生产力的办法,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实践对象)进行物质的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产关系则是社会内部的最根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是社会实践的一个基本方面,在阶级社会里,则突出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并通过它使生产关系得以调整和更新。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上层建筑,也是社会内部复杂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如社会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改革和更新上层建筑,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方面。不难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体现着社会和自然的矛盾,也体现着社会自身的内部矛盾。这些矛盾既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又要靠社会实践,即要靠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验等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第四,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合理地理解为社会实践在各方面的展开,是社会实践的不同形式。说:“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限于生产活动的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里进一步表述了马克思所说
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深刻思想,指出社会实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表现在人所参加的、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中。就是说,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活动,以及每一领域中的各种具体活动形式,如政治、教育、科学和文艺等等的思想文化活动,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都是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不同方式。应该看到,社会意识,人的认识的活动,如果不是在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范围内,而是把它们作为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作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必要过程、形式和环节,那么,社会意识、人的认识活动,归根到底,也属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实践的性质和意义。例如,要征服自然,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除生产活动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活动;要改造社会,解决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矛盾,除了政治斗争以外,也还要从事艺术、伦理、哲学和教育等等的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