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
缘起:
作为⼀个10年的职场⽼⼈,⼀直在⾦融⾏业兜兜转转。虽然⽬前供职于互⾦公司,但是部门和职责还是偏向于传统⾦融。⾃⼰的团队⾥⾯,也有专门的运营⼈员,所以想当然的认为“我当然理解运营”。⽽简历上,也舔着⼀张⾃以为是的脸写上了“x年互联⽹⾦融产品和运营经验”。
但等到真正跟互联⽹⼈对话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我所说的运营,似乎跟⼈家说的运营,根本就不是⼀回事……
闷头琢磨了⼏天以后,才忽然想到:查⼀下不就完了!于是我到了三节课,有⼀个运营课程,看起来都是⾏业⽜⼈的输出。抱着“⽤互联⽹逻辑体系和话语体系整理⼀下既有认知和经验”的⾃信⼼态,花了点钱,买了这个课——在这⾥必须插播⼀下三节课的推⼴:钱花的很多不错!百度搜索第⼀条蹦出来。点进去以后,⽂案也很好,所以顺利下单。就问⼀下:这样的操作,百度收了多少钱?
正题:第⼀周 互联⽹运营到底是⼲什么的
⼀ 互联⽹运营是什么?
1 为产品传递价值
每个产品都有⾃⼰的核⼼价值,⽽且只有⼀个。与产品配套的运营,就是要明确理解这个核⼼价值,然后使⽤相关的⼿段,将这个核⼼价值传递给⽤户。⽐如知乎,要让所有⽤户铭记在⼼的是“这个地⽅可以到专业权威的知识点解读”。
2 打造⽣态
建⽴产品⽣态,并维护这个⽣态圈,形成⽤户贡献和消费产品内容的⽣态闭环。(这⼀条的理解限于字⾯,⼀时间想不起例⼦)
3 创造玩法
在已有的产品形态基础之上,⽤运营⼿段创造新的玩法,带来新的⽤户体验,从⽽加深⽤户对于产品的理解和感知。⽐如滴滴发起过年回家的拼车,让⽤户意识到不只是短途打车,长途⽤车也可以滴滴。
以上,是我个⼈⽐较喜欢的⼀个⽐较正式和专业的解读。其实也可以有⼀个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解:⼀个产品,产品⼈员负责想出这个产品,技术⼈员负责做出这个产品,⽽运营⼈员则是负责⽤尽⼀切可⽤的办法、让这个产品被⽤户⽤起来,且持续⽤下去。
⼆ 互联⽹运营做什么?
1 两个核⼼:获取⽤户,维系⽤户。
如上⽂所述,运营是为了让产品“被⽤起来”,且“被继续⽤下去”。那么相对应的,⾃然就是先要来⼈,⽤这个产品,也就是获取⽤户;然后,想⼀些办法,让⽤户不抛弃不放弃,继续⽤下去,也就是所谓的维系⽤户。
获取⽤户⽅⾯,通常⽤的⼀些⽅式有三⽅渠道推⼴、病毒营销、活动开展、新媒体推⼴、⼴告投放、品牌传播投放等等;⽽维系⽤户⽅⾯,通常⽤的⽅式有客服维系、⽤户体系建设、⽤户激励、⽤户召回(这是什么意思?)、运营机制设计以及活动开展等。
2三个基本点:流量,转化,⽤户粘性。
流量:
那怎么获取⽤户呢?流量!
“流量”这个词⼀定不陌⽣,⽐如最常听到的“流量明星”。流量,就是⼈流量。线下的⼈流量很容易理解,周末的核⼼商圈总是很多⼈,这就是
⼈流量很多。⽽线上的流量,实质⼀样,就是很多⼈来到这个地⽅、来看这个东西、来体验这个产品,把线下实体世界的事情搬到了线上的虚拟世界⽽已。
对应流量的,就是“引流”——把⼈流,引到你想让他们去的地⽅,让他们看到你想让他看到的东西。
转化:
接下来就是转化——⼈来了,也看了,也试⽤体验了,能不能“下单”才是关键。让被引导过来的⼈做⼀个“下单”的动作,就是转化成功了。“下单”,可以是真正的花钱买东西,当然也可以是同意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如下载个APP,注册个⽤户,转发个活动通知,提供点原创内容,等等吧。
(简书产品同学出来看⼀下!编辑框就不能有个格式刷呀!)
⽤户粘性:
来看热闹的⼈被你成功转化成“下单”⽤户之后,你也不想让他转⾝就⾛、从此永别,对吧?所以接下来就要想办法让⽤户“粘上你”了。这就是⽤户粘性了。
引流和转化,属于获取⽤户;提⾼⽤户粘性,属于维系⽤户。
其中,互联⽹产品的⽤户维系⾄关重要,与传统⾏业习惯于⼀锤⼦买卖的⽅式不同,互联⽹⾏业是希望长期维系客户的,也就是需要⽤户持续参与——因为可以产⽣⽤户参与价值。产品的盈利模式正式基于⽤户参与价值。
传统产品的价值=功能+体验。⽐如⼀个杯⼦,⾸先能喝⽔,其次你觉得喜欢,更喜欢⽤它喝⽔。
互联⽹产品的价值 =功能+体验+⽤户参与价值。多出来的这⼀部分,是互联⽹产品的核⼼。
互联网行业⽤户参与价值分为三个层⾯:
第⼀层,⽤户使⽤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如⼴告,就是最明显的。⼀个论坛,仅仅因为⽤户数量够多,就可以通过买⼴告位赚钱。
第⼆层,⽤户之间互相创造和提供价值。这个也很好理解,⽐如,⽐如知乎,⽐如各种论坛。⽤户之间本⾝就会互相沟通,互相产出。
第三层,⽤户认可产品,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改善和传播中。最典型代表就是⼩⽶⽶粉体。产品的更新迭代是否是⽤户需要的、喜欢的,最好的信息来源当然是⽤户。如果⼀个产品能让⽤户乐于参与到“提需求”当中来,那⾃然是⾮常美好的事情。
三 互联⽹运营怎么做?
1 基本流程
第⼀步,制定策略。
虽然各种新奇的玩法更容易抓⼈眼球,但那却并不是重点。玩法,只是⼿段⽽已。⽽策略,则是必须要先于玩法的。策略正确,玩法才能正确。
那么,怎么制定策略?
⾸先,评估产品所处的阶段
⽐如:刚上线?已经拥有了⼀定数量的基础⽤户?⼜或者是已经拥有了⼤量⽤户?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策略;
其次,评估产品的形态
⼯具类?社区类?平台类?不同形态,⾃然也是策略不同。
第三,评估当前的数据表现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关注到当前⾯临的问题,⽐如新⽤户少,⼜或者是⽤户来了却留不住。不同的数据分析结果,也是对应不同的策略选择。
第⼆步 分解指标、规划⼯作
做完了第⼀步,策略⾃然就选择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要策略实施落地的过程了。这⼀环节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标拆分
⽐如,3个⽉拉新100万⽤户。那么就要拆分到不同的⽤户来源渠道,⽐如⼴告投放带来30万,论坛经营带来20万,公号内容发布带来50万。
第⼆,争取相关资源,并进⾏分配
最直接的,都需要钱。所以要⽼板申请钱,同时做好各个渠道的分配。⽐如申请来100万,⼴告投放花20万,论坛经营花30万,公号内容花50万。
第三步,执⾏落地,达成⽬标
策略有了,指标也分解好了,⼯作也规划分配好了,接下来就是分头⾏动,执⾏到位了。⽐如⽂案完成和发布,活动策划和落地等等。
第四步,检验数据,调整⽅向
事情做完了,要注意关注数据,并依据对数据的分析,来调整下⼀步⼯作的⽅向。⽐如花了20万投放的⼴告,结果只新增了10万⽤户;但是花了30万在论坛经营上,却来了50万⽤户。那么下⼀步,肯定是要缩减⼴告投放的⽀出,⽽增加论坛经营的投⼊。
2 职能分⼯
⼀个成熟的互联⽹公司的运营⼯作⼀般会有以下职能分⼯:
内容运营:有专门的⼈去管理内容的产出和推荐,⽐如知乎这种内容型产品,这⽅⾯的⼯作就很重要。
活动运营:当产品的⽤户体量到达到了⼀定程度,做活动就是常规性的维系⼯作了,⽐如淘宝每年都有双11,京东也开始每年都有618。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些针对性的活动运营,⽐如针对拉新的,针对提⾼⽤户活跃度的。
渠道推⼴运营:⽐如最常见的,各个app应⽤商店的app推⼴。这就需要专门做BD的⼈负责了,要对⾃⼰有多少渠道资源以及每个渠道的最新活动都很清楚。更进⼀步,渠道推⼴做的好,需要对各个渠道的流量构成、来源、产出等⽅⾯都做到⼼中有数,且有能⼒负责。
⽤户运营:⽐如还是知乎,会有很很多出产内容的⼤V,那么就需要专门有团队去负责对接和维护这些
⼤v们。
以上四个,是通常所说的互联⽹运营中⽐较主要的四部分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以及产品运营等。
作为⼀个成熟的互联⽹企业,运营⼯作的职能分⼯通常还是⽐较清晰的。但是对于初创期的互联⽹企业,更常见的是⼀⼈⾝兼数职,写⽂案、写软⽂、做活动、联系渠道合作、管理维系⽤户等,要全⾯开⽕。当然会很累,但是也更容易成长为多⾯⼿,不是吗?所以,⾟苦还是值得的。
四 互联⽹运营与其他⼯种的区分是什么?
运营vs产品:
产品负责⽣,运营负责养。
产品通常是⾯向⽤户需求,为⽤户提供⼀个长期的产品价值,这是⼀个产品的⽣命⼒所在,所以需要稳定持久的。
⽽运营则更多是⾯向⽤户,为⽤户创造短期价值,所以要求及时刺激。
但是,产品的长期价值是需要⽤户慢慢发现和感知的,需要借助⽤户的长期反馈来迭代完成。可是⽤户通常是没有耐⼼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运营来创造⼀些短期价值,来刺激吸引和留住⽤户,最典型的⽐如发优惠券。当然了,如果⼀个产品的长期价值始终⽴不住,那么运营再厉害,也难以长期维持。
⽽当产品的长期价值已经稳定,⽤户已经准确感知到之后,这时候也需要运营帮助把这个价值准确的包装好,然后传递给客户。
所以说,产品和运营实际上是不能分家的。虽然经常想杀了对⽅,但是切记也⼀定要告诉⾃⼰去爱对⽅。
运营vs市场:
市场部的⼯作,通常更加侧重于品牌传播和公关,是⼀个长期的⼯作,在市场中建⽴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对最后成交结果的影响通常不太显性,但是有时候却是决定性的。
⽽运营部的⼯作,则是侧重在让⽤户认可价值、进⽽做出购买决策、并且后期继续维持使⽤。这可以理解为前⾯所说的转化和⽤户粘性问题。
运营vs研发:
额……这个其实不⽤多说了吧…再好的运营点⼦,总要借助于IT同学们给做出来。所以,跟研发部门搞好关系,让那些程序猿们愿意给你⼲活,这⽐较重要。⽐如,如果你懂⼀点技术,IT的哥哥们可能会把你当知⼰,乐于听你派遣;再⽐如,需求靠谱⼀点,让IT同学们能做到;还有,挺重要的⼀点,不!要!改!需!求!所以就要⼀开始想清楚和细致再提需求。
五 互联⽹运营这个⾏业的发展路径是怎样?
了解了互联⽹运营是什么、⼲什么、怎么⼲以及跟其他⼯种的区分以后,该说⼀下运营这条路上的发展前景了。(下次再写)
最后,⼀点有⽤的⼩技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