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法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简答题
1. 什么是⽅法论?请从哲学层⾯阐释其内涵及其地位或作⽤。发芽的土豆怎么处理可以吃
⽅法论是⼈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式和程序,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桥梁和⼯具。
地位:⽅法论是⼈类创造和运⽤各种⽅法的经验总结,是探求关于⽅法的⽅法的规律性知识
作⽤:他提供了具体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般性规律和法则,具有导航作⽤个普遍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先进的、科学的、实践的⽅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世界观和⽅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是哲学史上的⾰命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先进的,他是关于⼈的⾃由全⾯发展的学说,它是指导⽆产阶级和⼴⼤⼈民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思想武器,它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命性的内在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对⼈类⽂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定的经济政治
科学的条件下产⽣的,是从⼈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他标志着科学实践观的确⽴。⾸先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他把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起来,把唯物辩证的⾃然观和历史观统⼀起来,建⽴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践是⼈类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的⽣存发展的基本⽅式,是对象性的感性的客观的活动,是⼈的有意识有⽬的的创造性活动,是社会性的历史活动。马克思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要防⽌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盲⽬:实践和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两种错误倾向。
4. 什么是交往?如何理解交往与实践的关系?
1、交往是指在⼀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或⼈共同体之间为了某种⽬的,⽽进⾏的相互沟通、相互作⽤、彼此了解的活动⽅式或过程及所形成的关系。绿的近义词
2、交往与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个⽅⾯,交往制约⼈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
交往是⼈正确理解⼈的本质的重要视⾓,交往的扩⼤必然促进⽣产⼒的发展,交往还是保持现有⽣产⼒得到继承⽽不失传的条件。
5. 如何理解交往的社会历史形态与⼈的发展历史形态的关系?
社会历史形态与⼈的发展历史形态是社会历史规律的两个序列。⼈们在⾃⼰⽣活的社会⽣产中发⽣⼀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产⼒的⼀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产关系。这些⽣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其上并有⼀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活的⽣产⽅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活、政治⽣活和精神⽣活的过程。
6. ⼀般与个别这对范畴的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并阐释其实际意义与影响
⼀般和个别即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的统⼀,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它们反映着世界上的事物、现象的差异性和统⼀性的辩证联系的特性。⼀般与个别有着差异、对⽴,但这种差异、对⽴并不是彼此分⽴、相互脱离的。⼀般不能脱离个别⽽存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依据这⼀原理,⼈们应⾸先通过个别去认识⼀般,从⼤量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中总结概括出事物的⼀般本质,即从个别上升为⼀般;再以⼀般为指导去认识没有研究或尚未充分研究的个别事物,即从⼀般⼜到个别,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7.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
有最⾼的权威。
8.请简述⽑泽东提出的⽭盾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法论意义
1、事物的⽭盾法则,即对⽴统⼀的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盾具有普遍性。⽭盾存在于⼀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始⾄终的⽭盾运动。
2、⽭盾具有特殊性。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盾都带有特殊性:⼀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每⼀个物质运动形式发展中的每
⼀个过程的特殊⽭盾及本质。
3、在⽭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盾和主要的⽭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盾存在,其中必有⼀种是主要的⽭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盾的存在和发展。⽭盾⽃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盾和⾮对抗性的⽭盾,并指出⼆者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 请简述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具体运⽤的经典案例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的认识历史的⽅法。其本质内涵可概括为“⼈体的解剖是猴提的解剖的钥匙”。对社会⽣活形式的思索,从⽽对它的科学分析,遵循着⼀条同实际运动完全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是从已经完全确定的材料、发展的结果开始的。
其基本点可以归结为两个层⾯:⼀是反对⽬的主义地看待过往历史,⼆是从现实社会中“透视”以往的历史。这⼀科学⽅法体现了逻辑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的辨证统⼀,是⼀种超前的并体现着现代精神的科学⽅法。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资本主义⽣产⽅式的典型——英国为对象来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的。
10. 请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分析法
社会结构就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意识的结构。⽣产⽅式的结构是整个社会的“母结构”,由⽣产⽅式规定的经济结构根本地决定着社会结构。政治、⽂化、教育等其他社会结构也会对社会结构发⽣影响,在⼀定条件下甚⾄起决定性作⽤。
11. 如何理解⼈类社会历史发展是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
所谓合⽬的性,是指实践及其结果必须符合主体⾃⾝的需要、利益等价值追求。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导实践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合规律性与合⽬的性相统⼀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法。⾃然规律是不以⼈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与⼈们的利益和需要没有关系,⽽社会发展规律是与⼈的利益和需要等价值因素紧密相连的。⾃然规律的实现往往不需要⼈们实践活动的参与,社会发展规律则不⼀样,它必须通过⼈们的实践才能实现。
⼆、论述题(只提供基本概念,主观部分请⾃⼰查论述,避免试卷雷同)
1. 请运⽤马克思主义⽅法论,分析中国传统⽅法论的主要特征和不⾜
1、⼀是中国传统的⽅法论注重观照整体的辩证法探讨,如“⼀阴⼀阳谓之道”、
《⽼⼦》中的两⼀论都反映了这⼀点;⼆是注重对⼈⽣伦理问题的探讨——注重“天⼈合⼀”他们认为“天⼈相通,⼈⽣有喜怒哀乐之欲,春秋冬夏之类也”2、不⾜是在⼀定程度上传统⽅法论不注重分析
和实证科学,长于系统的、整体的、战略性的辩证思维,拙于分科知识研究。这种整体性思维奠定了中国⽂学、军事、艺术、天⽂等各⽅⾯的发达和进步,使得⼤量的科技发明具有⾸创性和独特性。
2.⼈是主体与客体的统⼀,⼈既创造环境⼜被环境所改造。如何理解这⼀命题?它对我们学习、⼯作和⽣活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眼霜什么牌子好
环境包括⾃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然环境系统包括原始⾃然界、⼈化⾃然界、⼈⾝⾃然界和⽣态⾃然界;社会系统是由现实的⽣产组成的,即物质⽣产系统、⼈的⽣产系统和精神⽣产系统。⾃然界是⼈类⽣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然界的⼀部分,⼈在⾃然界之中,⼈类的⽣存与发展依赖于⾃然界。同样,⼀个⼈的⾝⼼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的⾝⼼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的发展起着⼀定的制约作⽤。环境创造⼈,⼈也创造环境,⼈类的持续劳动使得⼈类能够持续的⽣存和发展,这在⼀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改变着我们的环境。
从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相互关系⾓度看问题,⼈是历史主体,环境是历史客体。“⼈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是⼈与环境、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向相反⽽⼜内在统⼀的两种运动,即⼈向环境、历史主体向历史客体的运动和环境向⼈、历史客体向历史主体的运动。前⼀种运动,是⼈对环境的认识和改造,即所谓主体的客体化、对象化;后⼀种运动,是环境对⼈的⽣成,即所谓客体的主体化、⾮对
象化。⼈和环境之间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对象化与⾮对象化的辩证统⼀运动,构成了⼈与环境之间动态的内部运⾏机制。因此,⼈改造环境和环境改造⼈的过程是同⼀个过程的两个⽅⾯⽽不是两个分离的过程。右眼皮跳是怎么回事
另⼀⽅⾯,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连续性(即阶段性)相统⼀的观点分析。历史上,每⼀代⼈都在前辈创造的⾃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从事活动,把前⼀代⼈活动的终点作为⾃⼰活动的起点,同时⼜超越前辈们创造的环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
新创造。诚然,这些新创造受到已有的环境即前辈们活动的结果(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他们也能动地改变这些条件,并在改变这些条件的同时改变⼈类⾃⾝。这样,每⼀代⼈都以⾃⼰的新贡献加⼊到⽣⽣不息的⼤⾃然和绵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之中,并且锻造出⾃⼰的新的品格、新的⼒量和新的⾯貌。这就是“⼈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的有机统⼀。
总之,⼈与环境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创造的。“⼈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这是⼈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两种⽅向相反⽽⼜内在统⼀的活动。⼈的活动受⽣存于其中的⾃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环境⼜不是游
离于⼈的活动之外孤⽴存在、精致不变的。
3. 对⽴统⼀、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规律,请结合中国改⾰开放实践或⾃⾝⼯作学习体验举例阐释这三⼤规律的⽅法论意涵。(该题有结合改⾰开放的,也有⾃⾝的举例,请参考进⾏答题)对⽴统⼀规律揭⽰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盾的统⼀体,⽭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中国改⾰开放使得国家在经济发展稳步增长、⼈民⽣活⽔平逐渐提⾼、综合国⼒发⽣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我国社会的主要⽭盾也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但是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使得我们国家的⽔体,空⽓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同样的,在其他⽅⾯,也有可能改⾰的不太合理,这也是存在的,所以需要以⼀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改⾰当中不太合理的地⽅,毕竟改⾰都是有风险的。
量变质变规律揭⽰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的精神,要⼀点⼀滴地做细⼩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好像开门,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门才能开⼀样。⽼⼦说:“为学⽇益,为道⽇损”。“⽇益”、“⽇损”都是量变的过程。我们中国改⾰开放的实践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有步骤、分阶段地⼀步⼀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标。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的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了⽭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们,⽭盾运动是⽣命⼒的表现,其特点是
⾃我否定、向对⽴⾯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改⾰开放初期,对前期封闭的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否定,是很⼤程度的进步。政策中的肯定的⽅⾯是市场经济,对之后的经济政策变迁奠定了基础。1992年南⽅谈话之后,邓⼩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肯定了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政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这⼀时期的经济制度正是在发展了前⼀阶段的肯定⽅⾯市场经济才提出的,肯定其肯定,否定之否定。
4.请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法论述(例如:对⽴统⼀规律、社会结构分析法、过程分析法等等):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我国1978年改⾰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该题⽤的是否定之否定原理,也可以结合其他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统⼀。这两⽅⾯的⽭盾,促使事物从肯定转化为对现存事物的否定,事物的⾃⾝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否定阶段;通过否定,即事物⾃⾝发展中否定⽅⾯对肯定⽅⾯的扬弃,事物改变了原来的存在形式和性质,由某物变成他物。我们党领导⼈民进⾏社会主义建设,有改⾰开放前和改⾰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有重⼤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民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以1978年为分界点,中国的经济⼤致分为两⼤时期:前期是封闭半封闭性质的,后期是开放全⾯开放的。前期是对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否定,后期是对前期的否定,⽽加⼊世贸之后,中国更加融⼊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对后期既有肯定⼜有否定。1978—1991年,⾼度集权金融危机爆发时间
计划体制的改⾰探索期,其中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诱致性制度变迁扩散阶段(1978—1984年)、城市经济责任制强制性变迁的推⼴及诱致性、强制性变迁交替阶段(1984—1992年)。这⼀时期进⾏改⾰开放,是对前期封闭的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否定,是很⼤程度的进步,这也对之后的经济政策变迁奠定了基础。1992年南⽅谈话之后,邓⼩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肯定了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政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这⼀时期的经济制度正是在发展了前⼀阶段的肯定⽅⾯市场经济才提出的,肯定其肯定,否定之否定。
在新的时期⾥,市场经济的作⽤得到了更⼤的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这既是对前阶段的肯定也是对前阶段的否定。在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明显的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倒退,事物是在螺旋中前进的。
全球变暖5.请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
1、历史决定论者认为历史活动总要受⼀定条件的限制,结果往往与⼈的主观愿望相悖;历史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定轨迹、趋势和同⼀性,历史的过程表现为决定的过程。
2、历史选择论即认为历史主体按照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能动地对客体(⾃然、社会乃⾄⾃⾝)进⾏判别、取舍、作⽤和创造的活动和过程。
3、社会历史是决定论与选择论的统⼀,这是因为
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历史规律的合⽬的性
历史规律的选择性
6.请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法分析:互联⽹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给⼈的发展、⼈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与⾃
然、⼈与⼈的关系带来哪些新现象、新问题?这些新现象、新问题何以产⽣,应该如何应对?
⼈类社会已经迈⼊了⽹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已经与⽼百姓的⽇常⼯作、学习和⽣活息息相关,⼈类社会⽬前⼜处于了⼀个历史飞跃时期,正由⾼度的⼯业化时代迈向初步的计算机⽹络时代。互联⽹信息技术的应⽤,也呈现着对⽴统⼀等关系。⽤⽭盾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任何⼀个事物都有其两⾯性,计算机⽹络技术也是⼀样,它可以为我们社会发展带来上述这么多有利的⽅⾯,如果我们对⽹络不加以正确的利⽤,同样会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危害。
⾸先,⽹络将会推动社会⽣产⼒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计算机和⽹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其次⽹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距离,可以让每⼀个⼈⾜
不出户就与世界各地联系在⼀起,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们的集体意识变的越来越淡薄,⼈的社会意识也会随之慢慢降低。我们都知道,在⼈类社会进⼊居时期以后,⼈的本质属性就是其社会性,只有⼈与⼈之间不断地正⾯交流,不断的沟通信息和情感才能使⼈类的社会属性得以保持。随着⽹络的连接,⼈的交往效率提⾼了,但是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之后,⼈与⼈之间的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变的越来越少,没有了情感的交流,失去了⼈之所以为社会的⼈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从宏观到微观领域都产⽣着重⼤的影响。以辩证的哲学思维作为社会指导,在全社会形成⼀种普遍的主流的价值引导,形成⼀种良好的社会价值氛围,从根本上减少⽹络的弊端,这对于解决⽹络问题具有着重⼤的意义。
从具体⽅⾯来讲:
⼀、发挥哲学辩证思维对于个⼈的引导与约束的作⽤。哲学辩证思维能教育⼈明辨是⾮,这种思维⽅式从本质上指导个⼈明确个⼈价值与社会价值,从个⼈的内在思想上约束个⼈。
⼆、哲学辩证思维属于世界观,⽽世界观可以指导⽅法论,进⽽转化为实践的⼒量。哲学辨证思维能够直接指导科技,指导科技理论转换为科技实践。哲学辩证思维坚持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以及分析和综合的结合,这些都与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计算机⽹络技术作为具体的科技,它的进步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三、哲学辩证思维⽴⾜于这⼀现实,提出在制定⽹络的有关法律时尽可能的综合考虑,⽤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不能只顾及眼前短时期的利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