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的西方理论渊源及其含义
作者:鲁鹏鑫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7期热门韩剧
作者:鲁鹏鑫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7期热门韩剧
镀膜摘 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的形成及确立,对于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的形成及其确立,主要以以亚里士多德、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观为理论资源,以及自身的经历,形成了自己对于实践范畴的理解。马克思对于实践范畴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实践西周香魂记;形成;root权限怎么开启确立;含义
包头美食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西方思想史的起源
其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他认为,广义上的实践是指符合自己目的的人的整个生活活动,不仅包括道德、政治活动、工艺生产活动,还包括理论活动。它具有现实的特征,但是并没有将全部的实践活动概括全面。其二,康德的实践概念。康德将实践视为一种道德,
一种意志活动,一种来自人类意识内进行的道德实践,从唯心主义视角突出了人类主体原则。其三,费希特的实践观念。从实践知识学出发,提出“实践自我”。实践自我是绝对自我与理论自我的中介。他又将自我进行划分,即无限自我和有限自我。无限的绝对的冲动,是他知识学实践观的主要内涵之一。其四,黑格尔的实践概念。实践概念是善的理念。实践是一种客观规律性。人通过使用劳动工具,将人的主观目的作用于客观对象,也实现了将人的主观目的转变为客观现实,从而改变客观世界。他的实践观点已经萌生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其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人运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活动就是实践。他的实践活动包括两种活动,一种是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交往;另一种是满足一个人最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他的实践观具有唯物主义的意义,但他只是机械地颠倒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论,因此是一种庸俗的唯物主义实践观。
宋茜 孟佳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