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我见:内涵与异同
no bootable device作者:程奥林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年第11期
no bootable device作者:程奥林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年第11期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前人们从诸多角度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它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构建了人们对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本文着重研究二者的科学内涵以及比较内涵异同,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性和科学性,研究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传统知行观;内涵;异同
[作者简介]程奥林(1994-),男,汉族,贵州仁怀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阳光明媚
万能网卡驱动怎么用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1-0015-02
一、中国传统知行观内涵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一个特有的话题。”①为什么说特有呢?因为中国传统知行观自先秦时期就开始研究知行关系,从而就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传统知行观谈“知”,其实往往蕴含着多重意思,它不仅仅代表知识,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总结形成的印象,还有价值判断的意思。当谈到“知”是“行”的导向的时候,“知”这种价值判断就涉及了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了。在这,“知”类似于“善”,表现为一种行为价值。“行”在中国传统知行观中可以表达为实践或者一种探索,或者是“知”的来源,内涵也十分丰富。就是这样丰富的“知”和“行”的内涵形成了中国传统知行观。中国传统知行观内涵十分丰富,讨论知行关系方面就涉及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包括孔子、荀子、程颐、王阳明等等。他们对知行观的探讨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发展。公务员报考条件
研究知行关系,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究竟是知为先还是行为先的问题,这也是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的问题,直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出现。有的人强调“知”为先,“行”在后,认为“知”是“行”的导向,没有“知”何来的“行”。这里面的“知”其实就相当于一种指导,类似于北京大学赵家祥教授提出的“实践观念”这个概念,这个词的意思是通过认识形成指导实践的
离婚协议书的格式方法,“具体来说,实践观念以方针、政策、路线、纲领、战略、战术、计划方案、设计蓝图、目的要求、模拟图形等形式出现。”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得知,中国传统知行观部分观点认为“知”是“行”的导向,这里的“知”并不是指知识论,或者说很大程度上不是指知识论。关于知行关系,从不同的原著中,总能到专家们做的不同的解读,而且都是具有独到的见解的解读,这也就从一方面说明,研究“知”和“行”的关系可以具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国庆节发朋友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