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时备考事业单位和国考?
怒答一波~~~
这两个我感觉想同时兼顾,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你既想考省市级好岗位公务员和不错的事业单位,这两个单拉出来只干一样你也未必能拿下。
而且你的备考毫无重点可言,你究竟是想考上公务员还是事业编????
两个备考中有一个是备胎,既然是备胎就是你觉得自己能吊住的,你现在有哪一个能说自己一定行吗???
建议:可以先准备国考,再准备下一年的事业单位的考试,不冲突,时间间隔也不会太久。
另外:考公考编都不要去乡镇。
以下为个人备考经验,叙述的较为详细,也祝各位看完能收获满满!
本贴可谓是考公保姆贴:
1.考事业编要多努力?
考编怎么考2.选岗问题
3.用到的资料
4.备考时间
5.公基如何考到80?
前方短文2000字,但是干货满满,一键点赞收藏码住———————————
古人云:天道酬勤。要想有收获,必先付出足够的努力。
1.考事业编要多努力?
最近这几年,不管是考事业编还是考公考研都越来越卷(原因嘛,懂得都懂)
并且两三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都见怪不怪了,常常就会出现挤破头去竞争的现象,简直要咱的老命了。
但你要说难不难,其实事业编也还好。我三战事业编,是在一年的时间内考了三个招聘的考试,一个是联考,笔试第12,无缘面试,另外两个都是单独招聘,第一个是进面了,但是没有考上,最后是笔面第一上岸。
我断断续续学习也有8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有全职备考三个月的,有在职备考4个月的,最后一次是隔了有三个月的时间,我有一次全职备考一个月上岸。
这一个月我是每天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中公6000题刷了两遍,华图历年真题过了三轮。
所以大家在考前一定做好要打硬仗的准备,要科学的复习规划,学会掌握解题技巧+重点总结。
2.选岗问题
主要就是涉及两个方面岗位选择和地区选择。人生建议岗位选择最好贴切这两点:专业对口、离家近、岗位发展好。
专业对口意味着你只需要和本专业的人竞争,报考人数相对于三不限一下就缩小了竞争范围,上岸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离家近当然是为了以后的工作生活成本更便利,毕竟事业编一旦考上就是相当稳定的工作,后续要想调或者变动岗位真的难上加难啊,所以这里也奉劝那些想要稳定并且一心在家工作的考编人慎重选岗!
岗位发展好的理由也很简单,薪资高,有前途。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很多人想当然的会觉得岗位好的竞争大,但忽略了一些邻近发达地区的省份或县城,薪资待遇标准都很不错,竞争也没那么大。
3.用到的资料
中公的教材,内容还是十分全面的,布局也很舒服。
秦叶事考红宝课,老师讲课重难点清晰,生活中的案例举的贼溜,记忆知识点相当有一套。
中公的公基6000题,按照模块分好的,遇到不会的看一眼答案解析就能理解,用来日常刷题训练是完全够用了。
真题卷子,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做几套,用来检验学习成果再合适不过,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考试题型和侧重点,对考试都很有帮助。
4.备考时间和经验安排
备考期间我基本是规律作息,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表,我的时间表只适合全职备考,如果你是在职备考的话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充分利用好下班时间和周末的时间。
在职的话,因为时间不够用,更要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备考时间分配大致就是第一个月打基础,第二个月是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就用来复盘,到了考场绝对是妥妥的!!
5.公基如何考到80?
看书+听课,不断积累知识点
公基主要分为五大重点模块来学习:法律、经济、马哲、历史、管理。
其他的公文、常识、道德主要是靠平时积累,这一部分文科生会比较占优势,很多内容可能在初高中就遇到过,对理科生来说就要注重积累和平时的学习了,但也不建议把太多时间放在这里,有时候考试完全凭运气和眼熟都能答。
就是5大重点模块是我学习的重点,它们有很多的知识点,学习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而且考试的题量也比较的多,70道选择题,和一个30分的大作文。所以在考试的是如何快速的做题是你成功的关键!!
我在第一次备考的时候就是一口的埋头看书,光是看完这些书差不多都要2个多月的时间,导致后面完全没有时间刷题。后来再备考的时候我是:看书+看课一起进行的,看完课就去刷题。我认真的去跟着秦叶老师学习,用了不到三周的时间,把公基重要的5的大部分考点给记牢了。
法律这块还是比较难的,老师讲的时候,会结合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我快速理解,还会把相似的考点,对比着分析,帮助我get到考点的真正含义,所以后面我再做这块的题时,没有很出过差错。
提升:有计划的去刷题
在听课打基础阶段,可以结合软件上面的专项题集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上课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形成自己的做题手感。所有的视频章节看完之后,可以先做一套卷子,针对自己薄弱的考点,可以再次进行针对性地练习,直到考前半月为止,接着就是把时间留给刷卷子。
笔试的技巧差不多就写到这里了,以后有时间有需求的话我会再整理一些面试小tips、其实我的初衷也不是想鼓吹考编有多难,而是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一路走来,只有你自己知道其中艰难,个中滋味也只能自己体会。这世上虽不存在感同身受的事,但至少可以做些前人栽树后人可以乘凉的小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