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旧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头,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进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约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
      历史渊源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头,意味着人们开头预备年货、扫尘、祭灶等,预备干洁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妙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
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风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风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始终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头,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进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约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旧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小年是什么意思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奇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惭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究竟,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肯定要敬重,由于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特别形象地说明白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奇而已,是缺乏为信的。小年祭祀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需随时烹煮。
      小年祭灶风俗
      小年祭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奇,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依据汇报来确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嘉奖还是惩罚,其次年新年灶神再回来连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详细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四周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利”,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
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常也认为不应当犯的小过错。
      祭灶探源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一般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惊,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躲避惩处。
      做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今后就进入预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头放松。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富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设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传奇
      普遍传奇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中国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说,或许为“严男女之防”的表现,照实在不得已,祭拜时必需戴着斗笠遮掩面貌。
      廿三灶神
      灶王爷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奇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很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创造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进展,灶就渐渐与人类生活亲密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如今民间
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