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四首之《伐檀》《无衣》《鹿鸣》导学案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班级:        姓名:              编写 侯新红    审核 张守勇      编号 0035 
《诗经》四首之《伐檀》《无衣》《鹿鸣》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2011418
【教学目标】
1、把握三首诗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
2、了解《伐檀》反映出的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之情。
3、体会诗歌《无衣》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4、熟练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
1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是什么意思、熟读背诵这三首诗;
2把握三首诗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分析三首诗反映的主题。
【学法建议】
诵读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1、《无衣》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内容分析(各章侧重点)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
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2、《鹿鸣》
礼乐文化的精神实质。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
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3、成语:鹿鸣之喜
鹿鸣之喜一般用来形容金榜提名、科举高中的好事情,也可以形容朝野人才济济!鹿鸣是古代的一种歌曲,一般来说放榜第二天中举的考生会被宴请,宴席间要歌《鹿鸣》,故又称为鹿鸣宴,鹿鸣之喜一词就是由此演化还来!
【自主预习】
1、《伐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伐檀》的艺术特点?
  3、出《无衣》三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4、《鹿鸣》开头有什么特点?和诗的主题有什么关系?结尾有什么特点》
5、《鹿鸣》这首宴饮诗表现出怎样的礼乐文明?


【当堂检测】
                        薇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②。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③。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①本诗节选自《诗经·小雅》。②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
③霏霏:雪飞貌。
1  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载饥载渴一句中的都是语助词。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是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鹿鸣》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
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
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诗经》名句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6、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本节课的
学习情况
优秀 (  )
良好  (  )
努力  (  )
努力方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