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人生悲剧的必然性分析
作者:李景奇
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5期
作者:李景奇
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5期
内容摘要:作为元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马致远的人生历程颇有研究价值。“万花丛中马神仙”的雅号,除了潇洒风流之外,更有无奈和沧桑。文章从文人和文士的差别分析入手,试图揭示马致远人生悲剧的必然性,以求从人生观角度给今天的人们以启迪。
关键词:马致远 文人 文士 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人有文人与文士之分,文人,是一般性文化人;文士,是特殊性文化人。文化人是文人和文士的共同点;不同点是,文士不但具有着一般文化人的共性,还具有着一般文化人所没有的特殊性。文士,不但是文坛上的文化人;还是文坛上的“战士”梦不再单纯总是乱纷纷是什么歌。而“战士”是要上“战场”的,是要和人“搏斗”的。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之一马致远是一个中国传统典型的文人,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这从他著名的小令“夜来西风里,九天鵰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中可见一二。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古代失意之人何其多也,为什么有人可以在失意中放达自适成为传奇,有人却就此沉沦堕落成为悲剧?
综观马致远的人生历程,我们可以隐约触摸到答案。早年的马致远曾有志于功名,也曾“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东篱乐府》)。但身逢元蒙统治的黑暗时代,在种族歧视与挤压下,他屈身为小吏,地位卑下,壮志难酬,在散曲《金字经》中他凄凉唱道:“空岩外,老了栋梁才”、“困煞中原一布衣”、“登楼意,恨无上天梯”。经历了二十年的“带月行,披星走”与“枕上愁,马上忧”的漂泊生活,他苦苦追寻,最终只落得“都不迭半纸来大功名一旦休”。希望破灭,退隐山林,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却依然不能完全忘怀现实。就如他的神仙道化剧中的神仙一样,又哭又笑,悲观绝望。
在《双调·蟾宫曲·叹世》中他感叹道: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