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谜语、谚语、成语、古诗词中有关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及解析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与火灾有关的成语——于谦
千锤百凿出深山,是开采石灰石,将其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释: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引燃后发生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所以
是化学变化。
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只有形状发生改变,铁还是铁,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刀耕火耨
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5、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
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剂,发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化学上称之为焰反应。
6、炉火纯青
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7、石破天惊
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8、水火不容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9、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
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
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10、百炼成钢
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