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元节是几月几日(具体时间)
2023年中元节是几月几日
2023年中元节具体时间:公历8月30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习俗是什么
中元节最主要的节俗,是燃放河灯。河灯也叫“荷灯”、“荷花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大都是用纸板或木板做成莲花形状,或者干脆用莲花叶作底座。人们在荷花灯底座上安放灯盏或蜡烛,在七月十五日夜月明风清之际放于江河湖水之中。
放于河中的叫河灯,放于江中的叫江灯,而无论是放于河中、江中,还是湖中,因都是放于水上,所以也统称之为“水灯”。
人们在这初秋的月明之夜,纷纷来到江河之畔、湖水之滨,点燃起无数的荷花灯放入水中,任其明灭闪烁,自在漂流。
有时,在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大小河流中,人们燃放的河灯顺流而下,愈聚愈众,甚至会形成绵延数里的灯海奇景,好不壮观!
清代诗人文昭《京师竹枝词》这样描写旧京中元放灯的盛况:
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德右前门。
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人们燃放河灯的目的,最初不外是要普渡在旷野之中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以超度他们的亡灵离开地狱转世托生。人们放河灯,是为了给死去的孤魂野鬼送去照明的灯盏,帮助他们从幽冥的阴间来到光明的人世。
这体现了现世生人的仁慈宽厚,大爱无疆。它不只指向现世人生,而且能够辐射到另一个黑暗苦楚的冥间世界,帮助那些冤魂怨鬼获得拯救解脱。
2022中元节是几号
可以想象,在传统社会每年的七月半,日间酷热难当,夜晚清风徐至,明月当空,人们举着形状各异、灯光闪烁的荷花灯纷纷来到清凉如许的河畔湖边,放灯赏月,避暑乘凉,这不仅具有照冥拯孤、超度亡灵的意义,同时不也是人们呼应季候的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享受生活所创造的具有浓郁审美意味的生活形式吗?
中元节禁忌几点不能出门
中元节和其他的传统节日相比,总有一丝丝的“凉意”,主要还是因为中元节的另一个称呼,民间又称之为“鬼节”,“七月半”。
由于我国南方中元节这天会在河里放河灯纪念亡故的亲人;而我国北方这边的习俗是,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焚香烧纸。看
在古代,中元节禁忌很多,甚至有晚上不能出门的说法,那么,晚上几点不能出门呢?其实,中元节晚上几点出门都没关系,只是人们觉得,中元节这天最好不要出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由于中元节是祭祀的节日,晚上到处都是祭祀的场景,一些胆小的人很容易会被吓到。再就是中元节之后都是秋天了,晚上比较凉,尤其是身材单薄的人极易受凉,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待在外面不好。
中元节由来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 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
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中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中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
俗。
中元节历史文化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