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片的受众观影心理浅析
作者:李梦雪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2期
作者:李梦雪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2期
【摘 要】惊悚片作为好莱坞影片的重要类型,在百年影史发展中经久不衰,一直具有广大的受众体。近年来,国产惊悚片发展呈蓬勃之势,了解惊悚片受众心理,对相关类型影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以欧美惊悚类型电影为文本,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浅析惊悚片之所以拥有广大受众的受众心理基础。
【关键词】惊悚片;受众心理;“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J9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93-01
惊悚片是类型电影的重要分类,是成熟的电影工业语境中衍生出的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折射人性、社会、心理等文化形式,是最具潜力和最具吸引力的电影类型之一。同时惊悚片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实践价值。
中国恐怖电影排行榜 一、对社会焦虑——新科学、医学的担忧
人类对新事物的担忧从未停止,这可以溯源至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物种繁衍和发展的焦虑、关心。现代,新型科技、医学的发展早已突破了普通个人的想象,与之相关的担忧、恐惧也相伴而生。这类担忧顺其自然地表现在惊悚电影中。这既是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人文关怀,又是利用受众的类似担忧、焦虑的吸引元素。影片《惊变28天》中对医学持怀疑态度的表述,是对过于极端的人道主义的讽刺,也是对人类信仰的忧虑。看上去没有危害的动物保护主义和治病救人的新医学在另一种环境下,在创造力和破坏力并存的人类使用下,竟是一种杀伤力如此之大的破坏力。现实中面对如此的医学和从某种角度来讲从未被认识透彻的人类,人们忧心忡忡,但可能缺乏系统性使得思考的结果只是忧虑,而相关的影视作品经过思考,提出问题,以直观的声画效果呈现给大众,观影的过程既是思考也是释然的过程
这种恐惧到了工业革命之后,又带上了某种原罪彩。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是世界上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科技对美国人的生活影响之深,也让他们对这个被科技改变的世界有着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识。科技越发达,人们的原罪感也越来越深。科幻惊悚片中的人与人造物关系通常都是悲剧性的,人不愿意承认人造物的身份,这就造成了人造物的自我认知危机,继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就像经典的科幻怪物“弗兰肯斯坦”那样。不同的
是,在19世纪,当玛丽·雪莱创造出“弗兰肯斯坦”这个形象时,“基因”技术远不如今日发达,人类文明远未达到创造智能生命的水平。回望今日,新技术的发展将想象变成现实,“弗兰肯斯坦”在新科技发展语境下显得愈发真实可信,令人担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