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15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好莱坞开始关注中国的电影市场,了解中国的文化,许多好莱坞导演都在自己都影片中引进了中国文化。而成龙则凭借自己的中国化的动作喜剧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并将中国文化带上世界的舞台。
一、具有中国特性的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中国动作电影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身怀绝技,与世无争,不食人间烟火,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侠道英雄,第二种是生活在市井中,摸爬滚打,打抱不平的平民英雄。而成龙电影的主角则是第二种,例如《警察故事》系列里面的陈家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善良温厚,地位权力有限,生活与普通大众差不多,是亲切可见的身边人,但同时这个角对于不公平以及恶势力的反抗又是大多数人想做却不敢做的。这样贴近生活又带有侠义精神的人物则是中国文化一个很好的体现。
角的性格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英雄的诠释,善良、热心、坚持原则、侠肝义胆、不畏强权。《奇迹》里成龙出演的是一个黑社会大哥,可是这并不影响“好人”的本质。为了圆“玫瑰夫人”的谎,成龙带领自己的手下扮演各类上流人物,来欺瞒“玫瑰夫人”的女儿以及女儿的未婚夫。此时人物本身的身份已经不重要了,观众所看到的仍然是那个行侠仗义的平民英雄。同时,成龙电影中的人物也具有中国传统男
性的特征——保护女性。从中国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女性大多是需要保护的,而男性则是保护者,这在成龙电影中也深有体现。
隐忍是中国人的特质,“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也是中国人的信条。成龙电影中的人物受制于人,不得不循规蹈矩,忍气吞声,迫不得已才奋起反抗,这才有了后来精彩的故事。《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上级的责骂没有停过,一旦有危险的事,却又要他第一个去。这样的遭遇和隐忍,让观众抱有同情的心态,同情陈家驹,也是同情在生活中挣扎的自己。而之后迫不得已的反抗,则调动了观众的激情,也是观众愿望的实现和满足。
二、喜剧性的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也是成龙电影的一大特性,但不同于其他的功夫电影,成龙电影有他自成一派的诙谐幽默。成龙在拍摄电影时坚决不用替身,不管是什么样的动作都由他自己来完成,这样保证了动作特点的一致性,这使得他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无可替代。
早期的成龙电影,例如《醉拳》,影片中对于中国功夫的体现则表现在成龙和他师傅之间的斗智斗勇,以及既想出师,又想学习更厉害的武功的矛盾心理之中。师徒之间的争斗,通过喜剧性的比武取代严肃的气氛,变成了师徒之间的游戏,并不会上升到对立的程度。这样喜剧性的中国功夫表
现出了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心态。
后来的平民英雄的人物形象也仍然是用诙谐幽默的喜剧性动作来刻画的。用滑稽的动作来完成危险的任务,化解了紧张气氛的同时,也是让人物更加贴近生活。此时的人物是童心未泯的,让人有一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熊孩子的即视感,高超的武功和“熊孩子”的心态,两者看似矛盾,却又在人物身上完美融合,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带给观众独特的幽默观感。成龙在影片中的打斗多多少少带有游戏的意味,比起让对手受伤,成龙更愿意选择让对手丢脸,这也是中国武学精神“点到即止”的体现。
中国功夫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快。成龙电影中的人物通常与敌对势力有着悬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通常是用敏捷的动作来弥补的。但是成龙的快与西方电影中的快是不同的。成龙的快带有中国功夫的美感,一整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不仅快,还极具观赏性。快不仅体现在动作上,也体现在反应力上。成龙曾在自己的自述中说过:“即兴发挥,是我所有表演的核心。”他电影中的武打动作都是他临场发挥的,包括对于道具的运用,也是敏捷的反应力的结果,这造就了动作快的同时不乏喜剧性的特点。喜剧性的中国功夫弱化了打斗场面所带来的暴力感受,观众感受到的是诙谐幽默,善于利用手边的事物也是幽默感受的来源之一。《简单任务》里,成龙巧妙将高跷用作打斗的工具,行动不便带来的笑料,使斗争变成了一种杂耍,观众更多的感受是好笑,而不是暴力血腥,这种喜剧性的中国功夫是很多外国电影无法呈现给观众的。
三、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成龙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享誉盛名,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电影中加入了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他做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电影史上也有其他加入了中国文化的电影,却并没有像成龙一样,每一部都受人欢迎和追捧,原因是成龙不仅做到了中国文化都展示,也随着世界的脚步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融合,达到世人都可接受的程度。“成龙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这其中有其奥秘之处。他一直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当前以及世界电影地流行浪潮,他不闭门造车,而是不停地去接受最新的技术与知识。”成龙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放弃中国文化中过时的部分,并融入世界文化中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与时俱进,才能在世界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成龙电影中的人物都是以中国文化中的“好人”形象出现的,他们与罪恶势力斗争,为的是保护人民众不受恶势力的伤害,保护国家,同时反省着人们的过失。“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孔子流传了千年的文化,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进步。这些“好人”形象保护的不仅是国家和人民,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十二生肖》全片都是在为了回中国的
摘 要:随着电影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中国电影首当其冲的就是成龙
系列的电影。成龙系列的动作喜剧电影可以算是中国电影的典型,而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更是让很多外国观众深受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成龙电影中中国文化对解析,让观众更深一层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了解成龙及其电影。关键词:成龙;中国文化;喜剧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156-02成龙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许洋洋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作者简介:许洋洋,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影视编导与制作。
十二生肖的铜兽首在做斗争,为的是保护国家的文物以及中国的文化。
武打作为成龙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影片中很大的比重,但是却没有让观众觉得暴力,或者是武打戏份过重。一是因为武打通过喜剧性的动作得以体现,二是因为“点到即止”的态度,三是因为武打所针对的是世间的不平等。成龙电影中的武打大多是为了教育世人做人的道义,针对的是世间的不平等,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人物体。“在人和社会现实的关系上,反抗的梦幻借助拳脚得以实现,而如何施展拳脚则是判别暴力的文野之别。武打是梦幻,是不满现实而不便介入现实的超然态度。”对现实的不满,通过电影中的梦幻得以实现,也是观众从成龙电影中获得的对心理的满足。武打在成龙电影中是带有是非观的,这是成龙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成功融合的结果。
成龙电影与其他武打片动作片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在成龙电影中,几乎看不见任何死亡,不管是正
面角,还是反面角。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死亡一直持有的是避讳的态度,民众不会主动提及死亡,甚至是避之不及,这也是电影之中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体现。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喜剧化的中国功夫与死亡是不相符合的,就连表现人物的痛都是滑稽幽默的。
成龙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领军人物,其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并走向成功的过程。成龙电影中的“小人物,大胸怀”,心系国家和人民,以及快意恩仇的精神,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博大精深。我们应当把成龙电影所带给我们的中国文化吸收,增加我们每一个人的国家归属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以此来带动中国特社会主义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成龙电影中的中国文化特征[J].电影文学,2015(12).
[2]周星.论成龙电影的东方文化特征[J].当代电影,2000(1):78+83.
(上接第154页)样才可以深入抢险救灾中,让人们了解武警湖南总队的艰辛,树立积极、阳光的部队形象。而如何激发新闻报道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是值得探究的。
1.构建完善的评分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
抢险救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中,新闻报道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要想激发新闻骨干的积极性,就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手段。通过数据统计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可以综合新闻报道人员的日常行为以及业绩状况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完善的打分制度,通过基础分值以及加分项目对其进行评定分析,为新闻报道人员提供稳定的、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提升新闻稿件的数量以及质量,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不仅仅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2.规范用人制度
人才的流失是现阶段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在武警部队中,新闻报道古人人员的流失会导致资金、物力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为了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就要做好统筹规划,规范用人制度,要对武警部队人员进行分析,挑选稳定、热爱工作且具有一定潜力的人员,重点培训,将其发展为新闻骨干人员,制定完善的专业发展路线,构建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样才可以为抢险救灾新闻报道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武警部队是维护社会的组织,而新闻报道骨干在抢险救灾中作为新闻的报道者以及传递者,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效能。在抢险救灾工作开展中,作为基层的新闻报道骨干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角
定位,发挥自己的作用,才可以通过真实的报道让人们了解抢险救灾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社会舆情的控制与引导,进而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海涌.搞好抢险救灾新闻报道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2017(14).
[2]王林琳.刍议如何提高武警部队电视宣传骨干的能力[J].西部广
播电视,2016(13):190-191.
[3]王力波.抢险救灾中军事新闻宣传方法浅探[J].新闻传播,2017
(24).
[4]周子健.如何提高武警部队电视宣传骨干的能力素质[J].西部广
播电视,2013(16):51+59.
(上接第155页)的社会期待。这类女性形象缺乏主体、独立意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只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类型。“女性理想”是女性追求实现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自我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31部影片中理想女性角有17位,女性理想角42位。可以看出,银幕中塑造的符合理性类型的女性形象在数量和重要性方面有所式微,符合“女性理想”特征的女性形象变多,女性身上的恭敬、屈从、依赖等类似的特质在减少,独立、勇敢、坚强、自信等特质和个人理想越来越明显。
近年华语电影对女性角的塑造,反映出一个较为清晰而不断向前演进的轨迹——从“理想女性”形象向“女性理想”形象转变。相对于传统的理想女性角,女性理想角更为多元、立体和鲜活,更为贴近各个阶层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和内在的欲望。
“女性理想”只是部分电影的梦想和追求,可以发现大众媒介在塑造和呈现女性形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女性形象刻画的片面化和刻板化、过分理想化等。考虑到媒体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笔者呼吁电影发行机构和电影圈的工作者增强性别意识,在进行信息选择和加工时应注意不同性别社会成员的相对权益关系,以公正的态度和视角来完整地展示社会生活。我们期待中国电影人以电影语言为工具,以电影文本为载体,摒弃传统文化和电影文本对女性形象的扭曲,用真实而有温度的手法展现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质。
注释:
①神尾叶子漫画作品《花样男子》中的女主角,性格开朗大方,出
中国喜剧电影推荐身贫寒但倔强要强热心助人,为帮助同学与富家子男主结仇被整蛊、霸凌,但仍表现出“杂草”精神,最终收获与富家子的梦幻爱情。
参考文献:
[1]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从边缘到中心》.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1.
[2]卜卫.《媒介与性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2008.
[4]陈丹.《新中国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女性形象研究(1987-2012)》.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5]陈方.《失落与追寻: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价值观的变化》.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陈丽颖.《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韩国电视剧》.上海外国语大学硕
士论文,2006.
15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