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22春“法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 ...
东北大学22春“法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清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ABCD
2.
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参考答案:ABD
3.
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上大学要带什么参考答案:ABD
4.
关于商鞅变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商鞅改法为律,所制定之秦律是以魏国《法经》为蓝本的
B.商鞅在秦国推行什伍连坐,强化了社会治安保障
C.商鞅的“法治”主要体现为刑治,即轻罪轻刑、重罪重刑
D.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富强,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ABD
5.
奉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基本路线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A
6.
宋代,对犯人施加墨刑再押送指定场所服役的刑罚是()。
A.折杖法
B.刺配
C.凌迟
D.充军
参考答案:B
7.
古籍中“神农无制令而民从”的说法反映的是()。
A.上古帝王在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而不恃法令
B.处于原始氏族部落阶段的人们头脑简单,只知服从部落首领的命令
C.无论何种意义上的法律在原始氏族社会均不存在,因为当时根本不需要法律
D.原始氏族社会还不具备产生国家法的条件,因而当时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规则是习惯法
参考答案:D
8.
唐朝中央政府的体制是()。
A.三公九卿
B.三省六部
C.中枢三省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B
9.
秦汉时期,将犯人须、发全部剔去的刑罚被称作()
A.耐
B.髡
C.鬼薪
D.白粲
参考答案:B
10.
关于宋代的“折杖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折杖法”为宋太祖所创,其初衷是为了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B.依“折杖法”,五刑笞、杖、徒、流、死均可以折换成一定数量的杖罚
C.“折杖法”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D.“折杖法”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适用
参考答案:ACD
11.
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A.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
B.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
C.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D.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参考答案:ABCD
12.
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参考答案:C
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