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专业《心理学》课程思政融合探讨
高校师范专业《心理学》课程思政融合探讨
张婕 杨小杰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 要:作为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范专业教学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的师范教育要求。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校师范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进行思政融合。
关键词:师范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教育
一、引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由于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因此自1978年以来,该课程一直是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从师范教育目标出发,师范生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师范生《心理学》课程是师范生理解教育学,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中、小学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心理学规律;树立教育和教学的心理学观念;培养解
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心理学技能,为未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德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青年大学生的首要必修功课,也是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事业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提到:对于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师范专业教学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的师范教育要求。
二、《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
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是高校师范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这一培养目标下,师范生的培养不仅仅是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师范生对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同样是重中之重。但本课程目前的教学目标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轻价值引导”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
略了价值观的引导。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实际上限制了知识获得的丰富性,知识体验和反思的缺失导致师范生容易陷入工具化、技术化的危险,忽略了情感、态度、意志力与价值观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丰富教学目标,从知、情、意全面入手,才能切实培养出合格的人民教师,帮助师范生获得教育人格的构建与成长。
(二).课程思政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心理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既涉及到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
知内容,也包括情绪与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等内容。从内容上看,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内容的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同一的。例如,通过对人格发展的学习,最终达到诚信、友善的人格发展。可见,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现和满足了思政教育的要求。但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价值引导”问题的存在,使得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开展并不深入,教师自身也并为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教师与学生对思政教学认知不足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抽象概括的理论,重知识、轻育人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觉得育人是辅导员的责任。这种认知影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限制了课程的思政教学功能。从学生
的角度出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仍集中在掌握心理学知识,学会相关教学技能,通过考试等传统方面,学生并未从认知上意识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显性”思政教学内容持有“不重要、不会考”的想法,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展开。
三、《心理学》课程思政融合
《心理学》作为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更强调的是学生关于个体学习、发展以及教学过程等心理规律、知识的掌握,并未过多着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面对这一时代要求,本课程需要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创新。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最早是上海在全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工作理念。关于课程思政概念的内涵,高德毅和宗爱东(2017)认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增开一门课或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课程观,是显性思政和隐形教育的融合,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在隐形教育这一课程观下,结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对师范专业《心理学》进行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是可行的。例如,在《心理学》意志这一章内容中,可以通过英雄人物故事的举例,既让学生掌握意志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总地来说,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过程,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如前所述,目前本课程存在着一定的教学痛点,因此心理学课程新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知、情、意三个
方面进行制定。只有真正的让学生在情感、价值观取向上认同所学内容,才能真正完成“显性”与“隐性”的协同教育作用,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教育接班人。现在以《心理学》课程中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为例,教学中符合知、情、意三个教学目标分别为: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心理学研究
356
的任务和方法;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心理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并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体会心理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心理学的学习。
而针对《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思政融入点,具体为:①在需要、动机、兴趣和自我意识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学会识别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通过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三观;②在意志教学内容中,通过红经典案例教学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主题中,通过情绪和压力调适实操,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③在认知部分、学习心理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对党创新理论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④在思维和人格教学主题中,融入诸如“笃行”、“自省”等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精华,实现文化传承;⑤在品德心理教学中,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意义和职业精神。
四、结语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而作为肩负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任接班人的师范生,其价值观的培养则更为重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只有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要从“教”走向“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Z].2020.05
[2] 高德毅 & 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作者简介:
张婕(1990.04)女,侗族,贵州凯里人,硕士,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杨小杰(1969.11)女,侗族,贵州凯里人,本科,凯里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研究。
(上接第355页)
时候,教师先简单的导入一下本课问路知识,引导学生指出视频讲解中本课重点的句型与词汇。随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一下观看视频之后仍然不理解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交流探究,在讨论中深入对问路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后及时的批改评价。
(二)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身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之下,高职的英语教师在开展每课的教学时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渠道搜集整合一些与教学任务相关的优秀资源。教师备课的时候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灵活的教案时,切忌不能直接拿过来用,而是要弄清楚这些资源本身的价值,同时还需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调整借鉴,以此来丰富补充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遇见的困难。
例如,在《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问路与指路的词汇、句型,如: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No problem, would you like to go by…or by …?;I’d like to …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搜索一些别人优秀
的教案,或是看一些比较有名的教师的上课视频,并根据本班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兴趣爱好等特征,有选择性的借鉴一下这些优秀的教案中一些比较符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等。比如让学生观看完动画视频之后用英语组织一句话俩描述其中的动画的教学形式就非常的生动有趣,教师就可以将其借鉴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
(三)创设丰富情境,训练口语表达
英语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需要主动一些书写方面的知识点的讲解。因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锻炼英语口语的情境课堂,为学生英语表达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现实语言环境。
例如,在《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领导跟读学生多媒体播放的对话音频,遇到比较重点的句型时教师要适当的暂停为学生讲解一下。然后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一些国外友人问路的视频,让学生看一看国外的人是如何进行问路的,了解一下他们的对话思维模式。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这样一个情境:假如暑假的时候,你来到了法国巴黎旅游,你想去埃菲尔铁塔,可是却不认识路,你如何向路人问路呢?最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问路对话的模拟练习,教师则全程从旁指导。
总的来说,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势头非常的迅猛,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很大的程度上
面摆脱了专科教育呆板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为高职英语的高质量的教育插上翅膀。不得不说的是信息技术能够以绚烂多姿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享受视觉上的快乐,还能体会声音上的动感,因而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与轻松的环境中自愿的学习高职的英语。
参考文献:
[1]苏德前.试论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科技视界,2021(08):71-73.
[2]宋黎萍,张伟.新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J].发展,2021(02):81-82.
35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