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心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销售心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销售心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商品经营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商品经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基础知识,顾客消费心理的形成,顾客购买商品的一般心理活动,不同消费体的心理差异,影响消费心理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商品经营者了解顾客消费心理的技巧和方法。
本课程适用专业面广,也符合会计专业的学习要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可以为相关专业的其他
课程作铺垫。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计中,除了注意讲明顾客消费心理的一般理论知识外,还注意讲解了不同消费体的消费特征,以及接待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举实例,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课程目标
注意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从顾客即时的消费需求、动机、愿望等心理倾向,推测其消费行为趋势,以便适时提供商品和服务。这是学习顾客消费心理学的最终目的。通过销售心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销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销售心理学的基本技能并养成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能力目标:
掌握消费心理形成、动机、需要
了解顾客消费购买商品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
熟悉顾客消费心理的体差异
顾客消费心理的调控
·········
4.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销售心理学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职业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销售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把销售心理学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在形式上更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示应图文并茂。
(4)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进行成本核算的综合职业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实用、具体并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2)教学中应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注意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转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既学会银行柜面业务必须具备的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4)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
4.3教学评价
(1)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3)评价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
实训指导书既是教师训练学生的指导文件,也是学生参加实训的参考书,所以在编制时,必须注意可操作性,要求文字简练,脉络清晰。
(2)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心理学专业课程
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且形象生动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视听光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和业务流程。
(3)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
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活动双向化、学习形式合作化。
(4)开发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
本课程属于实践比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做好销售工作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为此学校应与
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使学生在企业教师的带教下参与企业时间,熟悉真实的业务流程,为学生尽快成为合格的销售人员创造条件。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三年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