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相关思政元素:解决问题能力、品德、学习动机、实践创新、教育情 怀、专业情怀、主动性积极性、育人、三全育人、创造性、人格精神、 教育观、自信心、教师观、学生观、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 一、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课程是师范院校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 础课程,是培养师范生具有教师职业专门化的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师职业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又称作 “职前教育阶段”。在这期间,师范学生应形成区别于非师范学生的 专业结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高师学生除了必须具备学科 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理念 和教育教学能力,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是师范生获得这些知 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有理由认为,《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 师院校“师范性”的标志之一,也是教师职业专门化的象征。高师教 育的特就在于其师范性,师范教育是否真正具有师范性,学生能否 胜任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开设 的质量有关。然而,作为一门高师院校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教育心 理学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经调查发现,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学存在
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课程体系庞杂、教材知识 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空泛,与中小学教育 实际脱离;缺乏思政元素,缺少德育内容,没有综合育人的教学理念 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现有的教学情况,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后没有印象;另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 们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并愿意学好这门课程,但他 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学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有的甚至是不愿意去运 用,因为他们总认为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是严重脱离的,实践育人的内 容没有真正融入到《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中。师范生的培养关系到 未来教师质量,同时肩负着国家下一代人才培养的重任,师范生德育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不改变专业课程重要内容,又要发挥课 程的思政功能,运用德育的科学思维方式,将《教育心理学》课程融 入德育功能,融入理想信念的思政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引领课程思政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教学 中,首先应该整合知识、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标,注重理清知识传授和 价值引领的关系。在努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
育学和心理学基本规律 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让他们具有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和敢于实践创新的自信心,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 运用于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人的心理 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心理学独有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式,了解、 思考现实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渗透思政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分 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状态,有效地指导教 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理想信念培养,并对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二)以教学理念为指引,渗透课程思政
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帮助学生理 解教育工作的意义,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愿意从事教育事业,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与学生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领学 生在品格、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坚持不忘初心、以人为 本、问题导向、尊重个性、回归生活、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做一个 有教育情怀的人,为学生做好示范,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做学生的 良师益友。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的课堂上,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 过程,而是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生命意义的呈现过程,是师生对 于生命教育的感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实现教育心理学知识 与能力
的习得,更重要的是积累对生命的经验,洞悉生命的内涵,实 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理 解和相互沟通。教育心理学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 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这种相遇,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 性的彰显、心情的释放、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体现;对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交流,达到共鸣。教学不 是简单的传递和时光的流逝,而是师生之间人格的完善、灵感的启迪 和情感的交融!
(三)以教学方法为依托,加强课程思政心理学专业课程
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启发式教学,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 角扮演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将教育心理学基本原 理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理念,提高他们分析、解 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 过程中,着重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来的“教师传授、 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法,通过淡化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综 合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根据不同教学主题,比如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教学设计、
课堂管理等和实践联系紧密的部分,采取学生小组讨论与 探究学习、教师主讲与学生研讨、前沿文献阅读与沙龙分享、课堂教 学观摩与教学实录分析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融入 课程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乐学”、“会学”、“学会”,努力实现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性与育人性的良好统一。例如,在进行建构 主义理论学习的时候,采用角扮演法,让学生表演绘本《鱼就是鱼》, 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释放,学会表达,在实践中领会 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和绘本传达的深刻德育内涵。在讲解学习动机这 一部分时,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分小组拍摄视频,调查大学生的学 习动机。教师讲解新课前十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大学生的学习 动机组成,并随机抽取小组同学在全班进行分享。同学们热情高涨, 积极参与分享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教学内容为契机,践行课程思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进行教育心理学 “开学第一课”,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实际举例分享心理学 与教育、生活的关系,共同探讨教育、教师和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 重要性,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喜欢任课老师,从 而提升他们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在
学习教师心理这一部分时,我们会重点讲解 教师的职业素质,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特点是教师从教的根 本动力,而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又是师德的核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