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文名句情景式默写汇总练习(必修下册)(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情景式默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5.《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
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6.《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谏逐客书》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
“”这样的不良印象。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7.《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的句子是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__”。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
古文名句网_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_。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两句聊表敬意。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例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当面对着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
3.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认为自己有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一一作答,自觉问心无愧。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一句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一句概括了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一一作出解释。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
“”。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
《阿房宫赋》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6.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7.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8.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9.“”结句精警,扣人心弦。
10.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1.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12.《阿房宫赋》用16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3.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14.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15.《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
《六国论》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__”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2.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_”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5.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6.《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8.《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前人筚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
9.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
10.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唇亡
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登岳阳楼》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
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1.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银河”的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两句,其中两个短语对仗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印成趣。
7.《桂枝香·金陵怀古》“”两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覆灭相继。
《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
1.《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4.《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6.《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附:参考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非曰能之,愿学焉。”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6.《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谏逐客书》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这样的不良印象。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7.《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的句子是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_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则思无因怒而滥刑___”,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_”。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_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