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名句的诞生
园日涉1 以成趣2 ,门虽设而常关。策3 扶老4 以流憩,时矫首5 而遐观6 。云无心以出岫7 ,鸟倦飞而知还。景8 翳翳9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完全读懂名句
1.涉:散步。2.成趣:自成乐趣。3.策:拄着。4.扶老:手杖。5.矫首:抬头。6.遐观:远望。7.岫:山洞,这里泛指山。8.景:同“影”,指日光。9.翳翳:音诣,阴暗的样子。
在庭园中散步也颇能自得其乐,家里虽有门也难得有人上门。拄着拐杖四处看看休息,有时候抬起头远望天边。那白云自然而然地浮出山谷,鸟儿飞倦了就知道要回巢。夕阳渐渐昏暗就快要沉没了,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徘徊。
名句的故事
《归去来辞》是陶渊明写于已辞官而即将归隐的时候,换言之,其中的归隐生活其实还是陶渊明的想象。这一段“园日涉以成趣……抚孤松而盘桓”颇似退休后悠闲的生活,时间仿佛不再重要,可以远望天边、发呆沉思都无所谓。但是陶渊明毕竟不是真正的退休,他是因厌恶政治而选择归隐,因此最后的“抚孤松而盘桓”又泄漏了他孤傲的性格及落寞的心情。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是语意双关的妙句。“无心出岫”的云正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出仕本属于“无心”;而现在又像那“倦飞知还”的鸟,终于在田园中到真正的自我。
无心出岫的云,那舒展自在、不加雕琢的意象,深得中国人的喜爱。《大藏经》中,明州天童山觉和尚曾有诗送嵩山老人曰:“应缘分影来池月,游世无心出岫云。”池中的月影、无心出岫的云都是来无影去无踪、不着痕迹的,十分能表示“云游四海”的悠闲与潇洒。古文名句网
钟嵘《诗品》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所以历代的隐士或田园诗人对陶渊明的诗句都情有独钟。元代处士成廷珪有诗《李子英心远亭》曰:“门外黄尘扫不开,何由吹得到灵台。闲看倦鸟投林去,静爱孤云出岫来。彭泽高人多逸兴,峨眉仙客有天才。只今谁到悠然处,同采秋香共一杯。”诗中化用了“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返”的诗句,彭泽高人指的当
然就是陶渊明了。
历久弥新说名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篇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朗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人受到外界景物的感触,描摹事物的形象,这是写景,“与心徘徊”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而能把这两种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情景交融,或有意境。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是一个例子。
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的例子不少。《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不舍是人赋予的感情,雨雪霏霏也是包含了人的心情在里面。《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听到虫鸣,感受到季节变化,想到还在远方的人,就令人忧心忡忡。这也是一个情景交融的例子。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举的“有我之境”的例子如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和秋千何尝有语,只是诗人把悲伤的心情投射在物上,所以说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不经意的望见,是不加安排的,因此可以物我两忘,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