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训练(六) 记叙文阅读
叙事散文类
一、[2019·广东改编](20分)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
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它,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
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安徽中考时间2020具体时间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的,而且她也应该是( )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 )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 )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照亮 意识 照耀 升华
B.照亮 认识 照耀 提炼
C.照耀 认识 照亮 提炼
D.照耀 意识 照亮 升华
2.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 相关人物 | 给“我”的启迪 |
第一盏 | 母亲 |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
第二盏 | 父亲 | ① |
第三盏 | 女同学 | ② |
3.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
5.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
二、[2019·上海徐汇区一模改编](20分)
寻徐立
①三年前路过武汉,正是春天。好客的主人领我们去“老通城”吃豆皮,当然还吃了很多别的——因为在主人看来,豆皮不过是点缀席间的小吃吧?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豆皮,以及迎门一块匾额上那句随意而又不容置疑的话:“这家的豆皮是最好吃。”
②当年的冬天,武汉话剧院一位阿姨——父亲的大学同学,乘火车去北京探亲时,便特意拍来
电报告知我们,她将带来我爱吃的豆皮,车过石家庄时,希望我们进站去取,这阿姨乘坐的火车到达石家庄正是深夜,那夜父亲准时进站迎接了豆皮。阿姨她竟为我们装了满满一锅豆皮,是那种已不时髦的中型钢精锅,锅的四周还残存着烧饭、煮汤久了而形成的焦垢,使这锅沉甸甸的豆皮格外地富有暖洋洋的家庭味儿。我珍惜阿姨这远来的心意,把豆皮们作小包装,储进冰箱的冷冻室,吃了许多天。
③从没有问过这豆皮是否在“老通城”买的,只想把“老通城”匾额上的评价稍改动,变成“阿姨家的豆皮是最好吃”。似乎就因为,它被装在一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锅里。
④ 。去年十月又来武汉,是来参加“布老虎”丛书的签名售书。原以为在时代的物欲和功利彩愈来愈强烈的背景之下,买书的人不会很多,意外地发现武汉的读者对阅读抱有那么高的热情。连续两天为读者签名售书,在拥挤的读者和拥挤的书中,忽然有一本陌生封面的书被举到我眼前,这书的主人——一个腼腆的女孩子要我为她在这本书上签名。我仔细看书,知道这是刚刚出版的我的一本小说集《甜蜜的拍打》。看到一个陌生人拿着一本自己尚不知道的自己的新书,的确会有几分惊喜之感的。我在这新书上签名之后,问女孩子这书她是在哪里买的,女孩子说就在一楼大厅。我半开玩笑地说一会儿也要下楼买一本我自己的书。女
孩子听后挤出人走了。过了一会儿,我眼前又出现了一本《甜蜜的拍打》,想是又有人从楼下买了上楼来让我签名的,便头也不抬地打开了书。扉页上已经有几个稚气的钢笔字了“赠铁凝……”落款:徐立。
⑤这徐立便是刚才那个女孩子了。她是听了我刚才的玩笑话,特意下楼再买一本我的书,给尚无书的我。我抬头徐立,排队的人中已无徐立。即使有,我想我也是认不出她的,这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普通到我根本不记得她的模样,普通到她可以随时淹没在人。
⑥书市仍然煕熙攘攘,我再也没有见过徐立,我甚至觉得她是有意躲开了这里。她没有夸张自己对小说的热情,也没有刻意寻求与作家交往的机会。在偌大的展览厅里,她只是用心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⑦又在武汉一天,见到了响亮的黄鹤楼址,宏伟的长江大桥,和这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武汉的许多好东西。回到家来,不断记起的却还是那盛在钢精锅里的豆皮,还有那个不知模样的徐立。
⑧她们不是一座城市的骨架,却肯定是这城市的血肉。没有血肉,城市的温暖又从何而来。
(选自《铁凝随笔自选》,有删改)
1.给文中画线处加一句话,哪一项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4分)
A.我突然想起另一件事。
B.这个城市给我的“暖”除了阿姨,还有徐立。
2.第③段“它被装在一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锅里”中,作者为什么说锅“活生生”?(3分)
3.第④段画线句“便头也不抬地打开了书”中“头也不抬”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4.文章第⑧段所说“城市的温暖”,在文中有什么具体表现?(4分)
5.文章的标题“寻徐立”有什么深刻内涵?(5分)
三、[2019·盐城改编](22分)
芬芳的腊梅花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腊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