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摘要:《中国好声音》作为今夏最火爆的选秀节目,已经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它从国外引进成熟的节目模式,注入中国价值观,成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中国选秀节目“将死”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成功掀起了中国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热潮。本文试图从《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点出发,分析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解析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究其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及《中国好声音》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保持长期生命力的措施。以期对中国选秀节目和中国节目模式的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模式、好声音、制播分离、盈利
一、完整引进模式,制作精良
(一)引进成熟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以200万的价格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源自荷兰在2010年推出的《The V oice of Holland》。《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一经推出,便创下收视奇迹,其“盲选”的新颖模式与导师的专业程度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此后,《The V oice》被世界上多个国家购买了节目版权。2011年美国NBC电视台购买了该节目版权,并选择了和人气颇高、几乎不可撼动
的《美国偶像》总决赛同时段播出,并在正面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在中国引进之前,《The V oice》已经在多个国家掀起了好声音的浪潮,好声音的模式也取得巨大成功,所以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时几乎原封复制,所有的Logo和Logo的位置几乎都和国外一模一样。但在精神内涵上,却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借用星空传媒首席执行官田明的话说,是“国际模式,中国表达”。
(二)投入高额资金,打造中国的电视音乐大片。
为了打造中国的“电视大片”,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中国好声音投入了高额的资金,在节目制作的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如导师的导师的椅子是从英国空运过来的,和原版一样,每个椅子造价80万元人民币,还有现场演唱会级别的音响、中国一流的调音师、乐队和录音师等。不光是在和声音有关的方面投入大,中国好声音还非常注重电视播出后的画面效果。为了给电视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由于声音主导和盲选等特质,使得导师们在聆听演唱时的神态非常重要,中国好声音现场设置了26个机位,完整地记录了现场的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而且每期节目是导演提供剪辑文案,由一个6人组的专业剪辑师团队在剪,这些机器录制的近1000分钟的素材,剪辑成不到80分钟的节目。节目录制时有版权方导演现场督阵。这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保证了节目的品质。
正是在精品化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对节目品质及细节完美的不懈追求,使得中国好声音成功地占领了今夏的电视荧屏。高投入不一定高产出,但要想作出好看的、有高产出的节目必须有高投入。中国好
声音国外购买版权、四位大腕加盟、专业幕后团队、天价制作费在中国电视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它这种高投入高产出
模式的成功也为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回归音乐本质
(一)寻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的总导演金磊反复强调节目的宗旨是寻好声音。为达到此目的,节目组在全社会寻优秀选手,从网站论坛到文工团、从音乐学院到酒吧,寻足迹几乎遍布一切可能有好声音出现的地方。初选时1000多人中只有150个通过最初的盲选,严格的标准造成了初选的高淘汰率,但由此脱颖而出的是真正有实力的选手,他们拥有名副其实的好声音,他们也在电视屏幕上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音乐饕餮盛宴。
(二)专注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不以貌取人,只用声音打动人,而明星导师们也一律以好声音作为选择需要的评判标准,舍弃了当下国内选秀节目常用的恶俗、毒舌、冷酷、拜金等吸引观众眼球的看点。在重金打造的具有专业音乐会效果的舞台上,选手们不需要华丽包装,不问出处,只凭声音过招。每场选拔赛中,
华语歌坛的四位大腕明星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只是背对选手坐在椅中,凝神屏息,静静期待着那个惊艳好声音的响起,然后拍下I want you的灯钮。在比赛期间,各大网站的热歌榜几乎都被这些来自民间的好声音牢牢占据。台湾盲人歌手张玉霞版的《月上西楼》恍如邓丽君在世,多亮版的《小情歌》摇滚不羁,而李代沫版的《我的歌声里》有着沧海桑田般的深情……这些久违的、充满情感张力的歌声吸引了数以千万计观众。
三、打造评委看点
(一)大腕评委团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歌曲名单
根据版权方的要求,导师应该是国内一线音乐人,且互相有所区别,一般有一位女性。中国好声音的评委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不仅是中国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他们性格迥异,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导师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四组学员的演唱风格也各有特,这种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可以吸引爱好不同音乐观众。而且导师彼此熟悉,刘欢和那英关系不错,通过他们的建议确定了和刘欢私交很好的庾澄庆,又确定了那英的好朋友杨坤。偶尔他们也请自己的明星好友如李玟、汪峰等友情客串导师评委,尽最大努力对选手“因材施教”。这不仅体现体现了导师专业性和对音乐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学员的关心和帮助,也体现了节目专注好声音的宗旨。这些导师评委在生活中、舞台上都是朋友,配合默契。哈林庾澄庆幽默搞怪,那英、杨坤心直口快真性情,刘欢也在节目中放下学院派的架子,和其他
三位互掐逗贫。四位老师营造出的整体氛围融洽和谐有笑果。他们随性自然的状态正是节目所需要的。
(二)真情实感
迥异于此前选秀节目评委们高高在上,掌握选手“去留”大权,《中国好声音》不仅是明星挑选选手,选手也可以反过来挑选自己中意的明星,这种颠覆性选秀模式富有非常强烈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独特的节目模式激发了歌坛偶们“最可爱”的一面:为了争夺学员,相互吐槽,互相“打压”,面对学员的情感故事,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如那英和来自辽宁乡村的“赤足女孩”黄鹤拖鞋同台唱歌的场面,那英说:“我也可以脱鞋试试吗?……哈哈,不行,没底气啊!”激发好评无数。观众纷纷称赞那英真性情,对每位选手都热情洋溢,没有一丝一毫
大明星的傲慢姿态。为了说服为外貌自卑的女歌手董贞摘下面纱,刘欢激动得当场脱帽、说出掷地有声的励志名言:“我刘欢长成这样,在中国流行歌坛屹立30年!对于真正的好歌手,外貌并不重要!”评委们每每真情流露,给选手以百分之百的平等尊重和没有保留的赞美欣赏,令对选秀节目“毒舌评委”司空见惯的观众倍加感动。
(三)导师“PK”,高手对决
无论是在学员的选择上还是年度好声音的争夺上,几位导师之间始终充满“竞争”。《中国好声音》最精彩的莫过于决赛当中几位学员与导师搭档演唱。除了选手之间的角逐外,观众更期待、更感兴趣的是看到导师之间的PK,这是真正的高手对决。这不仅增加了整场比赛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使比赛充满张力,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
四、独特的生财之道
(一)创新性的制播分离
以往的制播分离模式是电视台决定购买,制作公司全职生产,广告收益归电视台,制作公司只有微薄的利润。为了提高利润空间,制作公司会有意识地节约成本,甚至影响到节目质量。《中国好声音》创新了一种新颖的制播分离模式,由制作方—灿星制作和播出方—浙江卫视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制播双方签订了对赌合约:如果《中国好声音》在每周黄金时段(周五21:15—23)的收视率超过2%,灿星则参与浙江卫视的广告利益分成。否则,广告商的损失由灿星单方负责。这种制播分离的合作模式将制播双方共同捆绑在利润的战车上,有效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提高节目的品质和提高收视率成为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创新广告销售模式
1、成套销售,广告价格成倍增长
浙江卫视营销广告中心副主任楼志岳表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插播广告一直是以套播的形式出售的,预售时,该类广告的价格为15万元/条,每条15秒,一组3条共45万元,第一季节目共450万元。这是对节目广告的第一次销售。
2、首创重播广告销售模式
除了成套销售插播广告、及时提升价格之外,浙江卫视也在国内首先开发出首播与重播分离插播广告的形式,打破市场固定的“首播+重播”捆绑销售插播广告的模式。这种对节目广告的二次销售不仅为节目增加了高额的经济利益,也为中国电视产业的盈利打开一条新的渠道,更进一步地挖掘了节目盈利潜力。
(三)销售衍生产品,开发整个音乐产业链
《中国好声音》在运作过程中对于整个音乐产业链的开发和运用不同于国外《The V oice》运作,在其他国家中,在已经引入《The V oice》版权的其他国家中,节目结束于选出冠军的一刹那。除了节目本身衍生品或者线上歌曲的继续销售外,歌手签约演唱会、各类表演收益等获利均是唱片公司的事情,已然与《The V oice》节目制作播出方再无关系。因此,就国外而言,《The V oice》的盈利仅限于节目制作与播出这个过程中。
而灿星团队除了传统的广告收入分成、向视频网站征收的版权费之外,还把目光投向了整个音乐产业链。《中国好声音》制作方星空传媒凭借旗下众多的优质音乐平台资源(Channel V、华语音乐榜中榜)把选手签约这一环以及签约后
的商业演出等项目也收归自己所有。本已成熟的资源优势加上一系列为选手定制的商业演出、活动,不仅延长了选手的生命力,也建立了《中国好声音》的持续赢利能力。
1、写真集
随着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结束,学员们的知名度急剧上升,中国好声音顺势发行了学员们的写真集,获奖学员的照片和资料等精彩内容集结成集。通过图书销售获取经济收益。出版图书是目前中国选秀节目采取的较为普遍的方式。
2、学员的商业演出
以往中国好声音的每场比赛都是在场内进行的,但决赛被打造成了中国好声音的演唱会,并通过门票+广告赞助的模式赚取利益。在决赛当晚,由于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力和观众对于决赛的广泛关注,许多剧组都借着好声音决赛推介自己的影片,使整个决赛好似一场新片推介会。
随后,浙江卫视又趁热打铁,组织学员进行了多场演出。
3、彩铃下载
《中国好声音》在节目播出前就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展开合作,为节目提供学员彩铃下载平台。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将参与节目的学员按照所跟从导师分类打包,为消费者提供打包付费彩铃下载业务。节目组和中国移动按照中国移动与音乐公司传统的分账比例进行分账,下载收益没有保底费用。
(四)导师当股东
《中国好声音》的四位导师的收入模式是技术入股,彩铃分红。这与以往请嘉宾按场报价、来一场算一场的劳务报酬模式截然不同,它是它是把整个导师团队跟节目后期的市场开发捆绑在一起,导师在节目当中的参与和投入作为投资。制作方与中国移动有很好的合作,对音乐进行后期开发,把所有学员的现场演出制作成彩铃,提供给全国的用户下载。学员们的收入也有一部分来自彩铃下载,学员通过彩铃下载得到认可后可以从中分红,形成良性循环,互利共赢。
五、《中国好声音》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长期保持生命力
(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好声音》而言,收视才是第一位,对选手的利用多于培养。而且由于节目运作还不够规范
化,有选手惹上了官司。李代沫因一手《我的歌声里》翻唱,让大家牢牢记住了这位铁汉“柔情”。但是《我的歌声里》原创者曲婉婷所属的环球唱片公司向李代沫发出律师函,直指对方在未经原创者本人或唱片公司授权,希望李代沫立即停止对《我的歌声里》词曲的使用。而且,随着《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在大众舆论监督下,负面新闻也屡屡爆出:一条“中国好声音晋级十六强名单提前被曝光”的微博迅速流传;徐海星造质疑,性感私照与比赛大相径庭;……
(二)如何长期保持生命力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由国外引进,在注入中国价值观,优秀的选手和四大导师是节目目前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核心竞争力都没有把握在节目组手里,很容易被其他节目模仿、超越。而且,只有将主持人、优秀选手资源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以便于节目组利用这些资源继续为《中国好声音》开发出更多的娱乐产品。而且如果能寻一些跨文化产业的大产业链合作模式,比如旅游、电子业的合作等将会更加有利于中国好声音的发展。
《中国好声音》对于音乐产业链的全线开发从理论上讲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但具体操作起来,还要面临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决赛投票过程不够透明,公布的结果也没有具体票数作支撑,这引起了很多人对于比赛结果和公平性的质疑。而决赛频繁插入大量广告,电影的推介宣传,其商业彩极为浓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经济活动,能否摒弃过度商业化,继续保持独
立性,遵循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是《中国好声音》能否长期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六、结语
音乐选秀的核心内涵一是音乐文化,二是草根精神。中国音乐选秀在繁华和喧嚣中似乎张扬了草根精神却失落了音乐文化。中国好声音的致胜之道恰恰在于重视了音乐文化,传递了真情;实现了草根梦想,凸显了平民性、参与性与真实性。节目自始至终回荡着令人震撼的好声音,评委们充满独立精神的点评也给观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音乐鉴赏课。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商业利益,在节目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其独特的营销模式也为中国电视盈利模式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能否将这种辉煌延续下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则取决于《中国好声音》能否在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处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龙艳我国电视选秀节目产业链研究[J] 中南大学2010.5
[2]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张辉锋传媒经济学案例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浩,张一帆中国好声音广告费翻番客户仍爆满—新模式引行业洗牌
[EB/OL]. financer/gundong/201208/t20120807_510502340.shtml,2012年12月15日
[5]孙丽萍中国好声音为何能突破选秀节目的七年之痒[EB/OL].
news.xinhuanet/local/2012-07/28/c_112558450.htm,
2012年12月15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