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节目特研究
影视传播
yingshi chuanbo
- 115 -
《中国好声音》节目特研究
吕抒芸,王  星
(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摘要]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元素特点是滚动的抢位赛制增强节目竞争性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增强节目文化性;节目人物设置特点是各具特的导师阵容增强节目趣味性和自带话题的选手增加节目关注度;节目传播渠道特点是以点带面的全媒体优势加强节目互动和统思维转型保持节目活力;节目效果特点是传播民族文化和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增强节目包容性。
[关键词]  《中国好声音》;节目特;民族文化;音乐真人秀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1-0115-02
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歌曲名单
一、《中国好声音》概述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最初以“双盲眼”的创新录制方式,参赛选手展示才华,由导师“转身”竞选学员,坚持双方互选的竞赛规则,不再关注于选手的外在形象,侧重于选手的声音特性,突出一档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公平性而得名。《中国好声音》为中国音乐乐坛带来了出一批又一批来自社会草根阶层的音乐人,他们热衷于展现自我的特性,观众们不在热衷于追求“颜值正义”,更多的是对“好声音”的追捧。
《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出现打开了我国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新纪元,掀起了一股创造的新高潮,各卫视、各平台竞相加入音乐真人秀节目市场,2018年,我国音乐真人秀节目占据我国综艺节目的三分之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质内容、同质形式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受众对此产生审美疲劳不再追捧,市场对此的包容性也不复存在。在音乐真人秀节目市场白热化的今天,《中国好声音》至今播出七季,仍然深受受众的追捧,最新一季《中国好声音》豆瓣评分在同类型节目中位居首位。《中国好声音》凭借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特,通过对受众已知需求的认知和受众未来需求的预期在中国音乐真人秀节目市场中“常青”。《中国好声音》可以说在中国音乐真人秀节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对《中国好声音》节目特进行分析研究。
二、《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元素特点
(一)滚动的抢位赛制,增强节目竞争性
《中国好声音》的全新赛制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盲选阶段增加抢位赛制,“滚动”取代“定性”,
决定人员去留的权利去中心化,导师转身争夺学员只是第一步,学员要在无限的Battle中站住脚跟才能最终留下。在与几百人Battle中战胜的六位学员要经历导师的考核,再次Battle竞争三个名额,团队内部的白热化名额竞争之后才是导师团队之间的对战。名额滚动赛制使得导师团队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Battle留下学员“精兵”,他们的实力毋庸置疑,对受众而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节目的竞争性和可看性。抢位赛制增强了节目的公平性,更好地体现其优质学员和音乐品质的节目内容。中国好声音以往的盲选都是由学员演唱一首歌曲来决定去留,而滚动抢位赛制给学员展现自己更多方面的机会,当然也是对学员的综合实力进行审查。
(二)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增强节目文化性
《中国好声音》的海选注重设在甘肃、云南、西藏等地区,侧重对少数民族音乐选手的选拔,尽可能为节目带来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自2012年节目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吸引来了不少民族音乐歌手,如彝族选手吉克隽逸、的阿美族选手阿密丝女孩、哈尼族“王子”李维真、第二季夺冠藏族选手扎西平措、最新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冠军藏族选手旦增等。
另外,《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对歌曲的选择也力图在现代流行中加入民族元素,借此来弘扬民族音乐。例如旦增用藏腔唱法来演唱大众歌曲,扎西平措对民族音乐和RAP的结合等。
三、《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人物设置特点
(一)各具特的导师阵容,增强节目趣味性
随着国内受众对综艺节目的品味越来越成熟,《中
[作者简介]  吕抒芸(1997-),女,广西玉林人,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王星(1984-),河北石家庄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