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参与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动力因素
摘要:奥运会是古代体育世界的奇迹。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参与,大大提升了中国体育的知名度,推动中国与国际之间的体育交流,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关键词:体育 中国 奥林匹克 运动
中图分类号:g812.46文献标识码:a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一、 国际社会舆论的影响
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急剧的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侵略者为宣扬“西洋文明”,将有关西方竞技体育的消息通过各种报刊传入中国。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城举行以后,中国的许多报刊都刊载了有关“万国运动会”的简短报导。1907年,一些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人士开始在社会上宣传奥林匹克运动。1908年,天津青年会刊物《天津青年》发表了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第4届奥运会的情况。同年10月底,天津青年会的美籍总干事在第6届天津学校联合运动会颁奖仪式上的演说中提出了三个
颇带鼓励性的问题:
①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选手参加奥运;
②中国何时才派一支胜利队伍参加奥运;
③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邀请世界各国的选手到北平参加比赛。
二、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影响
中华全国体协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其团体会员后,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并积极参与了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一些重大比赛活动,至1947年,有3人先后被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王正廷(1882-1961)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于1910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长、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等职。国民党下放期间曾任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自1921年起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由于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关系,王正廷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体育
领导之一。他在全国体育组织及筹备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中担任要职。1922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和远东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