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高考语文卷详解版
(附《宋若水传》《守约轩记》的全文翻译)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已晚。
(古诗文的默写,在平时背诵中一定要精准记忆。另外,默写好后,翻译一下句子,看看句意对否,以防出现错别字。)
2.按要求选择。(5分)
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D)
。(2分)
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名句的运用题--用语得体题的解题思路:明确题干的要求+对选项中的名句理解准确+辨析出四名句间的差别+结合语境做选择。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其次须完全理解名句的含义。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是翁同穌《题厅堂》上联指出,读书作文,应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着意寻求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下联谓读书作文之余,栽花种竹,以美化家园,陶冶情操。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居室的热爱,同时又借竹的贞节虚心,居不倚,寄托了自己追求人格独立,不媚世俗的主观情志。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是清代画家、诗人方薰的自题联。意思是无事时以悠闲自得为乐,时常以静心读书自娱。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是清浙江钱塘人陈锷写,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会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品性自然就高洁了。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是孙中山的
言志联。上联但愿拥有高远志向,下联甘愿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读它十年书。由上面名句解读可知,未有D才符合题干要求。)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B)。(3分)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
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
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
A.②③
B. 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语意连贯题---语序排列题的做题五步骤:①初读知大意--关注陈述对象--主语。②再读各选项--从选项看,先排除或确定。③又读顺序--时间、空间、事物情感发展、情感的变化、总分顺序…④精读巧排列--从空格前后文内容看。⑤朗读细审定--通读一遍,看语义是否连贯。这三句其实紧承空行前的“外观黑白相映”,“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是对上一句的解释,“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是对“外观黑白相映”的进一步解释,“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显然是个总结性句子,所以放在最后。)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
上海高考时间2020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
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