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与期待 北京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状况调研
34 ;探索哉翼韻
满意与期待:
北京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状况调研①
杨德军 王禹苏 余发碧(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6 )
摘要 基于对北京市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发现,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供
给多元化明显;学生和家长对研学旅行课程满意度较高,但导师角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
式上存在感受偏差。为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课程有效实施,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研学旅行课程运行机
制,加强精细化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完善行前、行后课程建设等。
关键词
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课程;研学导师;感受偏差;研学手册;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384 (2021 ) 02-0034-04
(*43木刊二绝码〉
2012年,教育部在安徽、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
启动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试点。2016年教育部等11部 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倡导和规范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课程。依此,各地根据 实际,相继出台区域性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将研学
旅行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当前,我国中小学研 学旅行课程开展得怎么样?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又反 馈出哪些问题?
2020年下半年,我们借助网络调查工具"问巻
星”,对北京市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学生、学校教师、家长 三类体开展了定向调查,了解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供
给与实施状况,为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尤其是学校特 实践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调查结果:研学旅行课程供给多元,学生和 家长满意度较高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回收问卷52906份,最终有
效数据41808份,其中学生问卷18475份、学校教师问卷 1608份、家长问卷21725份,总体有效率79.02%0经样
本代表性分析得出,学校和学生样本数据在区域上的代
表性较好,在学段上的代表性与总体稍有差距。调查区
域的划分以北京的四大功能区为标准,分别为首都功能 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
展区。其中总体比例以北京市2018-2019年度教育信息 统计数据为准计算得岀。
1.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总体概况
其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北 京市绝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 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
研学旅行课程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 —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另有7.8%的学校报告
小学1 ~3年级、初三、高三年级也组织了研学旅行。
其二,不同学校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次数存在一定差
异。学校教师报告2次的最多(32.5%) , 1次的为26.0%,
3~4次的为23.0%o
其三,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总体以国内为主,具体表
现为小学市内游,初中和高中为国内其他省市游。虽然
家长们选择国内其他省市游的比例最高,但从期待方
面看,26.7%的家长希望在港澳台开展研学旅行,另有
32.4%的家长希望在国外幵展研学旅行。
注释:
①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A 优先关注课题"北京市中小学研学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CEDA18058)的研究成果
EXPLORATION|炉
中小学管理・2021/02j索|35
其四,开展时间主要在“常规教学时间”。有64.4%的学校在常规教学时间进行研学旅行,有49.0%的学校安排在了寒暑假,且不存在学段差异。
其五,家长缴费是费用的主要来源。完全由家长缴费的研学旅行占46.2%,家长和学校共筹的占23.4%。费用来源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家长缴费的比例按照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的顺序依次降低。从来看,多数家长都能接受一定范围的自费金额,自费金额随着目的地距离增加而有所增加。
2.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供给多元化明显
其一,学校开设研学旅行课程的数量,1~2门居多(43.9%),3~5门占22.2%,5门以上的达15.2%,然而72.7%的远郊区学校没有开设研学旅行课程。
其二,学校为主导,多主体共同开发课程。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体现了多边参与,涉及学生、学校、教师、旅行社和研学基地多个主体。近46.0%的学校能够独立开发研学旅行课程,也存在完全依赖旅行社和研学基地的情况(见图1)。生态涵养区对基地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有25.3%的学校完全依赖研学基地,38.2%的学校与基地合作开发课程。
学校
45.80%
学校和旅行社
38.50%
图1: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主体
其三,多数研学旅行能配备研学手册。为做到学必有方、学有所得,整体上87.0%的学校出行能够配备研学旅行课程手册,而高中学段比例最高。
其四,学生能够参与课程研制。学生不会每次都参与课程的研制,但学校会适时在出行前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及身体素质等情况。行前调查在小学相对普及,调查内容的全面性也高于初中和高中学段。
其五,研学内容跨多学科。总体上81.2%的研学旅行课程涉及3个及以上的学科,不涉及学科的出行仅为3.9%…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多学科研学比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突出。
其六,课程实施具备三个阶段样态。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呈现三个阶段,即行前课程、行中课程和行后课程。根据学生的反馈,有77.5%的学校固定安排行前课程,完全没有行前课的情况仅占5.0%0近92.0%的学校有行后总结课。
其七,作业形式多样化。撰写反思日记(观后感)和完成研学手册是最普遍的两种作业形式。作业设计能够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各学段有不同侧重,比如小学1-3年级主要是制作手抄报,小学4-6年级主要是撰写反思日记(观后感),初中和高中学段是填写手册和撰写研究报告(见表1)。
表1:学生行中或行后需完成的作业
选项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反思日记、观后感46.6%59.9%5&2%47.5%研学手册35.1%58.3%71.0%71.2%
汇报表演12.3%24.5%35.7%35.7%设计制作成品(方案)26.6%28.3%37.1%2&4%研究报告20.5%40.2%56.0%67.5%
手抄报60.3%53.0%45.9%]&6%
书面考试12.1%13.0%21.2%17.5%
3.学生和家长对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
其一,课程满意度。79.2%的学生认为研学旅行课程非常有意义,但有14.5%的学生觉得研学中旅行体验少,是换个形式、地点的学习。家长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79.1%,对“安全防护”满意度最高,"活动效果”排名第二,“信息宣传”第三,"收费情况”满意度最低。
其二,课程效果。研学旅行课程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了学科知识,培养了素养,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认为研学旅行课程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其次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再次是增强独立性和团队精神,也有近三成学生认为研学旅行课程有助于生涯规划、选择大学专业。
家长认为通过研学旅行课程,孩子收获最多的三项是服务和奉献精神(65.4%)、性格更开朗活泼(65.0%)、提升意志体质(63.6%),收获相对较少的
Qp.\IS步]EXPLORATION
OO:休糸j中小学管m-2021/02
三项分别是整理家务(49.7%)、科学使用经费(51.7%)和合理安排时间(52.4%)o从学段来看,高中和初中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到最多的是"服务和奉献精神",而小学1-3年级学生家长认为是“孩子学习兴趣更浓”,小学4-6年级学生家长认为是“性格更开朗活泼”o
4.家长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关注与期待
其一,家长最担心安全保障和课程质量。报告显示,家长最担心安全问题(38.0%),其次为课程质量(32.0%)、营地质量(12.0%)。
其二,家长对课程效果的期待。家长最希望提升孩子的团队精神(91.9%),其次是问题处理能力(91.2%)、自律独立意识(90.6%);对组织领导能力(77.4%)、语言表达能力(81.8%)、知识学习(82.2%)的关注度较其他各项略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的家长对各项能力的关注度差异不大O
其三,家长得到最多的课程反馈是活动现场的图片及视频。家长得到的反馈由高到低依次是活动现场图片及视频(82.6%)、家长会(34.1%)、书面报告(30.9%)、导师的口头说明(27.8%)o
二、问题反馈: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科学性、规范性待提咼
1.学校和家长为学生购买保险的意识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约4.0%的学校老师报告“从未购买保险",约6.0%的老师报告“有时候购买保险”。而对家长的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到,家长希望学校提供的保障机制中,有82.6%的家长希望购买保险,低于“带队老师充足”(88.3%)、"有紧急预案”(84.2%),这也反映出家长更关注风险的防范与及时处理。
2.整体课程设计与学生期待有错位
调研显示,学校开设的研学旅行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87.3%)、对象精准(80.7%)、内容充实(91.2%),但在课程结构(39.8%)、教学方式(69.3%)及课程评价(73.0%)的设计上稍显不足。此外,课程开设类型未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学校开展最多的是科普知识类研学旅行,而学生更喜欢自然探究类研学旅行,其次是实践体验类,科普知识类位列第三。
北京表演学校
3.导师角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
近半数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是组织纪律管理者,因此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课程设计能力在研学导师必备素质中排名前三。然而,导师的实际作用与家长的期待明显不同,55.8%的家长希望教师是研学导师,而多数教师仅仅充当了“随行管理教师”的角 ,研学课程的实施常常要依赖旅行社的导游或资源单位的接待者来完成。
4.教与学方式存在感受偏差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认为更多采用了体验感悟(48.3%)和任务驱动方式(39.0%),但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性的学习明显多于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82.5%的学生认为研学旅行中的学习方式是参观听讲,课题研究和实验探究分别是55.7%和53.9%,其他分别为劳动体验⑸.4)、总结交流(47.3%)、设计制作(46.4)、专题研讨(34.5%)、汇报表演(32.8%)、调查访问(32.1%)、展示答辩(24.3%)、社会服务(22.2%)、公益宣传(19.0%)及其他(0.7%)o同时,学生认为教师有价值的指导,排名依次为:拓展知识、学科知识、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技能、团队协作、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行为习惯。
5.小学阶段研学课程实施不规范情况较多
首先是低年级过早开展了研学旅行课程。有2.0%的显示,以发展新区为主的部分区在小学1-3 年级就组织了研学旅行课程。其次是没有研学手册,研学课程实施存在随意性。在小学阶段7.0%的学校没有研学手册,近12.0%的小学"有时候有研学手册",小学阶段研学手册使用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高于初中和高中学段。最后是没有行前课程,缺乏行前指导和准备。
57.3%的小学1-3年级研学旅行没有行前课程,情况较其他学段突出。
6.学校缺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规范指导及相关政策支持
教师反映在"开展研学旅行课程遇到的困难”中,排首位的是“没有研学课程设计相关经验"仃9.2%),缺乏指导和课程规范;接下来依次为"教学压力大,没有时间"(76.0%)、"工作绩效无法衡量"(74.1%)、"学生实际获得不明显”(67.8%)、"家长不支持"(58.9%)o
学校认为“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障碍",首先为"没有明确的政策或制度保障"o其他依次为:资金问
EXPLORATION i坛专Q7中小学管理・2021/02|(木糸3
题,交通、食宿安全的问题,学校内部组织管理的困难,家校合作的问题,研学课程设计的问题,旅行基地、营地供给不充分的问题。而学校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支持",其次是“市、区有关部门的文件、政策支持”,第三位是“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
三、推逬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由于缺乏完善的课程规范和政策引导,研学旅行课程始终伴随着安全责任隐患,校外合作机构资质、研学旅行教师资质不规范,学校和教师课程开发、组织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为研学旅行课程的科学、规范幵展带来了挑战。目前,学校亟需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健全研学旅行课程运行机制
其一,重视政策法规的引导。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特别是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财政拨款、安全风险防范与监督管理等方面,国家以及地方教育部门需要出台更为详细精准的实施细则。
其二,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学者、专家、研学旅行机构组成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委员会,幵展相关课程规范研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为研学导师提供培训、专家指导、研学课程幵发的支持等。
其三,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当前疫情防控逬入常态化阶段,虽然学校常规教学得到恢复,但外出实践类的课程面临更大的挑战。学校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应急技能教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协同研学基地,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研学旅行的评估监测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与及时处理。
其四,建立教师责任及教学行为规范。研学旅行课程需要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教师素质跟不上,研学旅行就会沦为"只游不硏”的一般旅行活动。研学旅行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研学导师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明确的责任及教学行为规范,发挥学习导师、生活照料者、组织纪律管理者等作用。
2.厘清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整体育人的关系
目前研学旅行在学校三级课程中的定位和价值还不清晰,学校对于研学旅行的主题、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没有系统性的思考,课程开发及管理保障体系不完善,研学资源的课程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学习经验碎片化,影响了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发挥。学校不能仅仅把研学旅行作为课外活动,而要将研学旅行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课表,以课程的样态推进和实施,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校本化与系统化。
3.探索多方合作的课程开发路径
研学旅行课程要精准设立课程目标,系统规划课程内容,精细化课程管理,在设计上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认知为基础,在过程中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教师的专业设计、社会机构的协助、家长的监督,才能促成课程有效实施,助力学生游有所乐、研有所得。因此,研学旅行课程要在不断的实践、研究、再实践中,形成调研学生需求-深研基地内容-校企共同设计-尝试检验效果-修改深化方案-形成出行方案-实地考察学习-反思交流体验的课程管理推进模式。
4.完善行前、行后课程建设
其一,配备研学手册。研学手册不仅是知识性学习的载体也是一本功能手册,应配有安全紧急预案、分餐食宿表、行程介绍。手册内容应当既便于管理也利于学习,特别是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增强趣味性和探究性。
其二,重视行前课程。学校和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预学锻炼自学、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之下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设定自己的研学目标,甚至自己动笔写研学方案,这都会让研学旅行课程的效能更高。而且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供资料、做引导,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其三,丰富行后课程成果形式。行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就教育而言这可能只是刚刚开始。学生在几天的研学中有很多收获,更可能产生很多新想法,如何让学生把收获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有赖于教师把握好行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成果展示是很重要的环节。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行程等进行总结活动的规划,低年级侧重重温中体会感悟,高年级侧重挖掘研究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编辑崔若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