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0: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梳理】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确立:中国人民          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主要内容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          的性质。
b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主席。
c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            》为代国歌;采用公元
纪年。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1)性质转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            的职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主要职能:            和民主监督。
3.新阶段: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主要内容
a通过了《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          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        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过程
(1)1949年          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5.概况:1947年,          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6.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党的工作心开始转移
C.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近些年来,明星逐渐成为两会召开期间的热点话题。成龙、周星她、姚明、巩俐等相继当选政协委员,这使得政治协商会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那么,政协委员能够行使的权力有(   
A.解释宪法、制定法律
B.选举、决定政府人选
C.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
D.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3.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4.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6.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
7.1962年,溥仪自述:“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该材料可以说明(   
A.溥仪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溥仪的帝王观念没有真正改变
C.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广泛的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落实
8.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9.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
答案解析
、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A项与新中国的诞生不符,排除。B项出现在1978年,排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项符合题意,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时,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全国两会召开时间2022和结束时间学*科网
2.【答案】D           
【解析】解释宪法、制定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故A项错误;政协委员并不能选举、决定政府人选,故B项错误;政协委员也不能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故C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民主党派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力,故D项正确。
3.【答案】D
4.【答案】C
【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排除A;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
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种自治制度,不符合“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
6.【答案】C
【解析】从材料“1954年9月21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伟大文献”是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A项是1912年颁布的,排除;B项是1949年颁布的,排除;D项是1908年颁布的,排除。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由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可见新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民主联合政府,故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C项;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学.科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