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情应急防控看中国医改未来的新趋势
中国疫情大概什么时候能结束和君医药医疗事业部李冰⼼、张炜、王志刚
2020年1⽉,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规模传染事件(简称“新冠疫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新病毒,病毒的提取分析、检测⼿段、防控⽅案、诊疗技术和居民健康管理等都在不断改善中。疫情发展已经从2020年1⽉26⽇确诊病例291⼈增加到2020年2⽉4⽇24时累计确诊病例24324例。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科学防控、医务⼯作者快速检测和精准施治,疫情正在得到有效地控制。
回顾从疫情突发⾄今,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和省、市、县区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防控疫情,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医疗卫⽣健康事业发展的⾓度,可以看出中国医疗体制改⾰未来的新趋势。
⼀是医疗体系改⾰的核⼼需要从以治病为中⼼转变到以⼈民健康为中⼼。
保障⼈民健康,必须坚持关⼝前移,预防为主。在医疗体系改⾰中必须做好“实施分级诊疗、实施中西医并重、强化基层卫⽣体系、构建家庭健康体系”。
疫情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是⼈民众的健康意识薄弱和公共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失当⽽导致的。疫情发⽣后,湖北疫区医疗机构⾯临巨⼤挑战,如何实现“疑似病例基层快速筛查、快速确诊,确诊病例轻症
和重症分级,区域医疗中⼼和各级医疗机构分⼯协作,诊疗⽅案不断优化总结,密切接触者居家或集中观察”等,现实的情况都反映出政府相关职能不同程度的缺失和不⾜。在未来的疫情防控中必须妥善解决。
1、“急慢分治、轻重分离”应成为分级诊疗的⽅向,基层医疗应发挥更⼤作⽤。从疫情发展规律看,新
型冠状病毒所感染的肺炎急症和之前慢病结合是造成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隔离、早才是防控的真正核⼼。对于确诊病例应实⾏“轻重分离”,针对慢病患者或者轻症患者主要采取在基层卫⽣机构和定点医院进⾏科学规范的,集中⼒量将危重症患者集中,提⾼治愈率,降低致死率。
2、社会办医在防控疫情⽅⾯也发挥出应有的作⽤。⾯对严峻的疫情,武汉市前期已分三批征⽤24家社会办医院作为发热病⼈收治定点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武汉市汉阳医院、武汉亚⼼总医院等社会办医院的医务⼯作者也积极投⾝抗击新冠疫情的第⼀线,其他省市的社会办医机构也积极参与到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伍中,为全国社会办医⼈树⽴了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在国家推出诸多政策⿎励⽀持社会办医的新形势下,社会办医将进⼊⾼速发展期,也必将在未来医改中扮演更为重要的⾓⾊。
3、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军。2003年中医药SARS疫情得到世界卫⽣组织的肯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中,中医药发挥出重要作⽤。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加强中西医结合,建⽴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张伯礼院⼠表⽰“中医药全程参与此次疫情的防治⼯作,全程发挥作⽤,彰显了中医药的特⾊和优势”。结合近期通过中医药⽅法治愈出院的新型肺炎患者案例不断增多,可以预见的是中医药⽅法将越来越多地被应⽤、被推⼴。
4、补⾜公共卫⽣的短板,健全公共卫⽣的法制保障。此次疫情防控反映出过去医疗体制改⾰在公共卫⽣领域有短板、有⽋帐,必须深化疾病预防体系改⾰,落实《基本卫⽣与健康促进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必须强化社区防控⽹格化、地毯式管理,采取更加周密精准、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管控措施落实到基层,防⽌疫情蔓延。城市社区和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要在疫情防控中的预检分诊、随访及跟踪疫情、以家庭为单位的疫情防控、社区宣教及消除恐慌情绪等⽅⾯发挥切实可⾏的实践作⽤。
⼆是医药体系改⾰的重⼼转变到加快医药医疗器械审批效率和严控医药医疗器械质量和价格,满⾜⼈民众医疗和健康需求。
1、⾯对疫情防控,我国重点医疗物资储备机制亟需完善。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医药体制改⾰,出台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改⾰措施,但疫情全⾯爆发以来,检测试剂、医⽤⼝罩、防护服、护⽬镜等常⽤医护⽤品⾯临短缺,严重制约医务⼯作者的救治⼯作。⾃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建⽴起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但⽬前在应急医疗物资的品种、数量、获得渠道等⽅⾯仍然存在严重不⾜。
如何统筹整合中央和地⽅医药储备资源,如何加强中央和地⽅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军队和地⽅之间联动,国外和国内互动,确保医疗应急物资审批、⽣产、收储、调运和接收等环节运转⾼效,以及疫情结束后如何掌握物资产能和储备的平衡点。这⼀系列问题均是后续医药体系下物资储备机制亟待完
善的关键点,必须要系统梳理国家医疗物资储备体系短板,健全国家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医疗物资储备效能,优化关键医疗物资⽣产能⼒布局,这也应成为即将召开的两会重点关注的议题。
2、⾯对疫情防控,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灵活机动调整机制,为提升诊疗效率保驾护航。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通绿⾊审评审批通道,之江⽣物、圣湘⽣物、辉睿⽣物、捷诺⽣物、伯杰医疗、达安基因、华⼤集团等7家企业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快速审批通道。特殊情况下的绿⾊通道为病患的快速确诊争取了宝贵的
根据《中国药品管理法》第⼆⼗六条,对严重危及⽣命且尚⽆有效⼿段的疾病以及公共卫⽣⽅⾯急需的药品,可以附加条件批准。⽬前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受理,并在中⽇友好医院展开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很快可以投⼊到新冠肺炎的救治中。
三是医保体系下提⾼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将对医保资⾦合理配置起到积极作⽤。
⾯对此次疫情,国家医保局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将享受特殊报销政策”,要求全国医保系统按照“两个确保”做好救治保障,确保患者不因费⽤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影响救治。降低误诊率、缩短周期、提⾼治愈率是缓解医保资⾦压⼒的重要⼀环。
中国医保体系已经采⽤⼤医保局的模式,希望在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上实现扭转,下⼀步重点推动DRG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付⽅式改⾰。从未来医保改⾰的趋势看,看病快(降低多发病)、看病准(降低误诊率)、看病好(提⾼治愈率)成为医保改⾰成功的关键。可以预见,中国医改将从“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盾向“看病快、看病准、看病好”的新态势转化。
四是医⽣资源在疫情防控中的合理调配为未来医⽣积极参与医改提供借鉴。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事件,⼀⽅⾯暴露出应急性传染病防治医务⼈员不⾜的问题;另⼀⽅⾯,医护⼈员流动突破了异地诊疗法规,发挥了特殊⽽极其重要的作⽤。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家卫健委统⼀指挥下,截⾄2⽉2⽇20时,共有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29个省区市和军队的68⽀医疗队,8130名医疗队员⽀援湖北。2⽉4⽇,中央明确将再增加2000名医护⼈员⽀援湖北。这些医疗队⼈员中有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科,有中医、有西医,如此庞⼤的医⽣资源跨区域流动进⾏医疗援助救治在此次疫情中展现出强⼤的援助⼒量。
未来医⽣资源的流动会进⼀步加⼤,⽆论是⿎励在职和兼职医⽣创办诊所,还是军队医疗改⾰促进医
⽣流动、⼤⼒发展社会资本办医等,充分的资源流动可调动医⽣的积极性、责任⼼和主⼈翁精神,激励医务⼯作⼈员参与医改,享受医改红利,这也成为中国医改必须⾯对的真实场景。
五是医患互动、患者积极参与也是未来医改的⽅向之⼀。
⾯对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挑战,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案》,从第⼀版到第四版试⾏,诊疗⽅案⼏天内连续更新版本,正是专家、医⽣、患者策⼒的体现。
⽽医患互动的反⾯教材则⾮“双黄连⼝服液抢购”事件莫属:1⽉31⽇,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出,线上线下都⽕速脱销,凡是涉及“双黄连”的甚⾄兽医类药物、双黄莲蓉⽉饼都被抢购⼀空。次⽇,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表⽰“请勿抢购双黄连,⽬前只是初步发现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但对病⼈是否有效,如何有效,还需要做⼤量试验”。如此这类医患互动脱节、信息披露不充分⽽引起社会骚动的怪现象发⼈深省。
患者作为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接收⽅,应在服务及产品研发的前期、中期、后期提供更多的反馈,通过患者本⼈的直观体验,既有助于提升改善医疗服务及医药产品的质量,⼜可缓解当下社会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未来的医疗改⾰中要保障患者有充分的知情权与参与感,避免当疾病爆发并流⾏时,⽼百姓事前认识不⾜、事后认识过度,进⽽引起恐慌的
综上所述,在以5G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数据、⼈⼯智能、云计算等应⽤为依托的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我们认为未来医改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模式下,必须更加重视医⽣和患者的参与,最终实现“医疗、医药、医保、医⽣、医患”相互联动是未来医改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联动下才能有效缓解长期困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形成“看病快、看病准、看病好”的新局⾯,真正实现“政府让医院满意,医院让医⽣满意,医⽣让患者满意,患者对政府满意”的良性循环。
坚信我们⼀定能打赢这场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国医改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