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白酒工业旅游让美景变成钱景
在这个大融合时代,跨界已成为潮流。“白酒+旅游”的模式乘风而起,被许多白酒企业视作转型的一大突破口。甚至有人认为,旅游业是实现白酒产业跨界整合的最佳途径。那么,“白酒+旅游”,真的能使“美景”变成“钱景”吗?
一、酒企涉足“工业旅游”,“跳出白酒卖白酒”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趋势,酒企做工业旅游在全国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宋河、杜
康、宝丰等知名酒企,都在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这个词在中国的流行,酒企做工业旅游的现象颇为普遍。
有专家称,工业旅游市场刚刚兴起,如果市场成熟,将其作为企业新增长点来打造未尝不可。白酒企业做工业旅游,一定要提高卫生标准,建设专用参观通道。
茅台酒厂全景
作为中国酒业中的老大,茅台集团很早就注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1993年,茅台集团在茅台镇投资修建了中国酒文化城,这已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也是仁怀市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着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茅台旅游景区和茅台酒工业园,茅台集团还力图打造酒文化旅游体验环线。有数据显示,2016年1-8月,茅台集团的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00万元,比2015年增加78%。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五粮液从2015年年初就已开始筹划创建国家5A级景区,把推进旅游发展与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生态原料基地,开发特旅游新产品
2017年8月,泸州老窖宣布出资4亿,用于升级改造国窖广场旅游工业园景区,以提升原有景区的吸引力。资料显示,泸州老窖工业旅游“国窖广场”多年前就已启动。以位于泸州市三星街的“国窖广场”为参观景点,以“中国第一窖”为主要卖点,形成了泸州老窖工业名酒文化旅游线。
除了厂址景区的建设外,各企业开展的企业文化游活动也不少。如郎酒推出的游郎酒故里二郎镇相关活动、宋河酒业开启“2015宋河团圆夜福满老君山”活动,借助酒厂所在地的宜人风光和厚重文化,吸引游客的参与。
二、政策刺激,白酒小镇、酒庄兴起
除了酒企本身的积极探索外,政府及其他相关组织也在“白酒+旅游”模式上投入了持续的关注。
自2010年以来,在多重政策的刺激下,各地纷纷加码酒业小镇的建设:四川省启动以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名酒名镇(名街)建设,江苏洋河新区规划打造系列酒文化创意商业综合体来提升城镇化发展思路,贵州茅台镇提出了酒业与旅游的双轮驱动战略。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公布通知,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特小城镇培育工作提出要求。而在2016年10月公布的第一批127个中国特小镇名单中,与酒业相关的小镇有3个,即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
随着“白酒+旅游”的发展,另外一个逐渐兴起的概念是“白酒酒庄”。“酒庄”本属于葡萄酒领域的词汇,葡萄酒爱好者通过酒庄游,可以享受到美酒、美食外加美景。中国酒业协会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白酒酒庄的建设,并于2014年成立了中国白酒酒庄联盟。去年中国白酒酒庄高峰论坛将白酒酒庄的概念定义得更加明确:白酒酒庄是一个以酒庄为主体,集白酒酿造,
酒庄主题旅游,酒庄主题农业三产业联动的大酒庄经济。
国际上,酒庄是世界酒业主产区生产的普遍模式和通行做法,“酒庄酒”在国际上一直广受消费者青睐。对此,中国的白酒酒庄会成为全世界酒庄模式的推动者。目前中国白酒酒庄的新旧世界渭水分明,旧世界的白酒厂“以厂代庄”强调生产;新世界的白酒厂“以庄代厂”强调体验。
中国白酒酒庄的设计分类:主题文化式酒庄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关于白酒酒庄和红酒庄的区别。葡萄酒庄侧重树和藤,核心是产前原料的年份。中国的白酒酒庄侧重于窖和藏,核心是酿后储存的年份。这是这两个产品品牌和酒庄在产品本质上的不同之处。葡萄酒酒庄更强调种植规模,因为它强调葡萄种植规模年份和品质,所以大部分讲的是葡萄酒庄园。但中国的白酒酒庄更强调酿造环境和酿造工艺,且中国白酒酒庄不重视前端的粮食规模和种植,因为粮食收购回来可以储藏,但葡萄酒的葡萄必须采摘下来就要酿造。
三、盈利少、体验差、受众窄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国内对“白酒+旅游”模式有了一定的探索,但在实践方面还存许多不足。
据《酿酒科技》一篇题为《国内酒文化旅游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的文章分析称,国内当前酒文化旅游的研究与开发实践存在四点问题:
第一是对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缺乏对传统酒道中精华部分的认识和传承,大部分酒文化旅游流于形式。
第二是对酒文化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个短期内难以见效的工程,因而对整体层面打造酒文化旅游不够重视,而企业出于为自身品牌服务的初衷,只能做好一个“点”的旅游,不能在一个“面”上进行规划。
法国葡萄酒酒庄第三是酒文化旅游经济、社会效益不够突出。企业重点放在品牌传播上,对于付费产品的开发不够重视,一些文化性不强的活动设计也容易助长不良饮酒习气。
第四是缺乏国家化视野。在白酒、黄酒等旅游开发、宣传中没有考虑外国游客的需求,致使已开发的景点国外游客较少。
这些问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障碍。有论者表示,“白酒+旅游”模式面临四大难点:工艺保障和游客需求难以平衡(既满足旅客的需求,又保证工艺不受破坏);旅游交通欠发达(白酒产区大多地处偏僻);配套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相关人才短缺。
总的来说,国内的“白酒+旅游”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盈利性不强,体验性不高,产品单一,受众窄。据相关人士介绍,真正对酒企参观有兴趣的游客寥寥无几,很多酒企组织的旅游团队中,大多以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利益相关方为主。
四、向国外取经,回归本土文化
相对于国内白酒旅游项目的方兴未艾,国外许多国家的酒庄游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而且形式多样。
在名庄辈出的法国,已形成完备的酒庄线路模式。波尔多的葡萄酒酒庄集酒庄开放参观、私人酒庄概念游玩、葡萄酒产区之旅、各种葡萄酒节日、葡萄酒博物馆、特的风土人情葡萄酒旅游活动等于一体,包含文化、艺术、美食、自然风光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意大利,设有全国酒窖公众开放日,吸引大量众参观酒庄。而且根据规模大小,酒庄功能各不相同,有规模较小的乡村游型,有提供多种配套服务的城堡式,还有高档的五星级酒店型,能够适应不同的游客喜好。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新世界国家,由于交通发达,酒庄游的休闲方式已经常态化。澳大利亚在1997年就将葡萄酒旅游纳入了国家战略,该国各大旅行社都推出了酒庄之旅的套餐,酒庄游完全融入当地的风情游。美国加州葡萄酒产区或其附近有各种以供休闲消遣之用的高尔夫球场、美容SPA、旅馆,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
这些国家的酒庄游模式对于国内的白酒旅游有重要启示作用,事实上,近几年来兴起的白
酒小镇、酒庄正是对这些模式的借鉴。有人指出,吸收国外经验,立足自身实际,以产品质量作支撑,以传统文化为驱动,实现产区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应是中国酒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思路。
最后
世界各地的名酒原产地大多已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多数名酒原产地都拥有主题文化体验区。
中国白酒酒企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工业旅游。目前,工业旅游市场刚刚兴起,如果市场成熟,将其作为企业新增长打造也未尝不可。
白酒企业做工业旅游,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建设专用参观通道。“酒品的质量与微生物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卫生的要求非常高,参观者不免会带入一些不利于白酒酿制的细菌,从而影响酒质。”同时,现在大多数酒企都建设有酒企博物馆,记录、收藏该企业的发展历史,专家认为,除此之外,还应有更多的元素植入。
不过,尽管“白酒+旅游”被寄予厚望,也有专家提醒,这种模式虽值得赞许和推广,但不可
过分倚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和文化角度出发,并将旅游带动销售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和酒厂的投入产出做一个权衡,如果盲目跟风只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毕竟,馅饼和陷阱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蓝裕文化专注于酒庄设计,酒庄工业旅游规划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主题乐园设计,期待与您合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