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写江苏2019高考作文是什么味?邀您评价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的题型、立意及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编者按
今天发布的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王有如老师推荐的该校2016届毕业生戴玥(现就读于江南大学)的两篇作品。我们在文章后面设置了评分投票,希望大家跟据高考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并通过留言对切题、立意等方面进行讨论,期待观点碰撞,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2016江苏高考1
白马入芦花
鹭倚雪巢犹自可,更看白马入芦花。
——《偈》
听闻禅林有白马入芦花之说,指超越彼此分别思量之境界。盖白马与芦花皆为白,故白马入于芦花丛中,于视觉上即无有分别,白马与芦花共一,浑然合一。白马与芦花,性本不同,但却通过同让彼此相容。可见世间万物,共存相生。
例如,从散文到韵文到骈文再到散文,几千年来,文体形式各异,却又彼此交融,共同构成这华夏语言中无数宏伟的篇章,百味纷呈。
散文中,史传文寓褒贬于故事;韵文中,诗词曲赋,格律典雅;而骈文连珠,用典藻饰,短小精悍。曾经,爱情是诗经里的“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后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再后来,是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曾经,故乡是远望可以当归的郁郁累累,后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再后来,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这些风格迥异却同样表达得淋漓尽致的文体,用不同的方式共同诉说着人生百味,世间冷暖。
除却文体与文体的共通,还有文体内容的五味共通。
苏轼,便是一位调和之人。宋词在苏轼之前,低吟浅唱,常囿于方寸情意。而在苏轼之后,既可豪情寄于千里,又能真情流露,怀古伤今。从婉约到豪放词风的多样性转变,宋词从此更加立体,更加包容,不再拘囿于那浅薄的情爱。从写人咏景状物,到从政爱国人伦,宋词容纳了更广阔的思维,抒发了更多的人生情感。由此,同一事物内部同样需要与外界的相互调和。
文犹此,人亦然。人与世间万物,共存相生,彼此之间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和同发展。而单论人生中的波澜与坎坷,经历了酸甜苦辣的人有着更多的包容,包容这个世界美好与不美好,纵使在绝望中也依然铺陈着希望。
《吕氏春秋·本味》有云,“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其人世百态,各种滋味,无外乎调和二字。五味不同,却于此间皆通,五味调和,于此共存相生。世人常说兼收并蓄,和而不同,想必便是如此。
然则,和而不同,但并非所有都要和,也并非所有都能和。如文分八股,格式便桎梏了思维。
白马还是那匹白马,白马虽入芦花,却非芦花。五味的调和,并非调至一种味道,而是综合其特性,彼此共通。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
和而不同,通而不杂,过醉亡辞,在醒贻答。
愿你白马入芦花,白马不变,芦花依旧。
2
泉 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唐·白居易
“君子和而不同…”
“今日且去喝一杯吧?”
少年的诵读被人打断,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转头看向窗外。
“知道你平素不沾酒,但是今日不一样。”
他起身悠悠地把书卷收好,笑道:“如何不一样?”语气温柔,目光却是促狭的,“哪次陪你去酒肆,不都是这个说辞?”
窗下驻足的少年却一改往日,敛了笑意认真又道:“今日不一样。”
少年刚理好衣襟,踱出门外,便被人揽住了肩。
“今日我们去喝胡酒,而且,你得陪我喝,不然每次就我一个人喝,无趣的很。再说了,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你这既不喝酒又不吃辣的,过得多没意思啊。”
少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旁边的人依旧念念叨叨,“少年郎嘛,就应该鲜衣怒马,仗剑天涯…”
酒肆里,高台上,胡姬罗裙翩跹,曲尽回身时,目光波澜千丈。
“你从小体弱,素来不吃凉,喝这个。”
少年接过他递来的温好的酒,轻轻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灼烧过喉咙,他舒了口气,抬起削瘦的手按了按眉心,缓缓开口,“你,最近何事?”
“我要去边关了。”
少年捏着那封信醒来的时候,暮沉沉。走至窗边,凉风将他吹醒了些。
“你近日身体如何,年少时的病可好些了?边关只有浊酒,我好怀念长安的胡酒。其实我没有什么理想抱负,我就希望边塞的战乱能够平息。再过两日,我们就能攻下沙洲。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给你写信的机会了。不过等结束了我就回去,说不定还赶得上明年长安春日的花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