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2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有关知识
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
3、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
1、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2、教育学生勤奋治学,不怕吃苦
四、教学计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用孟子的哪些话来安慰并鼓励自己?学生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老师总结:古今中外在逆境中成就事业的人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了解他的成功之路
(二)作者简介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三)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四)听录音,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学生自渎课文后,分组活动
①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讨论解决
②回忆学过的文言常识,积累常用文言词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①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3)
嗜 叩问 叱咄 俟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馁 衾 烨然 缊袍
②重点的实词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叱咄:训斥,呵责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③通假字(出示幻灯片4)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⑵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古今异义词(出示幻灯片4)
⑴媵人持汤沃灌 ⑵ 右备容臭 ⑶走送之
⑤重点句子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
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送马东阳马生序翻译
(五)同学复述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1、 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作者是
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
老师总结:第一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二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勤奋
(二)具体分析
(1)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作者求学条件的特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
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总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 “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
2、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书”)
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①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 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
3、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靠的是勤奋、专心、坚韧
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启示、收获
(2)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诸生求学条件的特点?概括具体表现?
说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这一层共两句,前一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四个分句分别说明一种情况,与第一层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洁而形象地揭示了今日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第二句通过以上对比,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诸生条件优越的?
①无冻馁之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②无奔走之劳: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③有专门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④有丰富藏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3、思考第一、二段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片5)
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 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专心正如文中所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4、第二段诸生条件优越的四个方面的顺序和第一段四个方面的顺序一样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出示幻灯片6)
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结构上的单调和重复
(3)阅读第三段,概括主要内容
在前两段对比的基础上,点明了写序的目的: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三)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7)
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8226;凿壁偷光 &8226;韦编三绝&8226; 画荻教子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条件、自己的收获及现实的知道意义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对 比
幼年抄书之艰 无冻馁之患
成年叩问之难 无奔走之劳
自身经历 求师奔走之劳 有专门老师 诸生求学
住读生活之苦 有丰富藏书
总括:勤且艰 结论
七、教后记
《送东阳马生序》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 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另外,学生通过对《马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明白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道理。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文章,一是继续引导学生诵读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送东阳马生序》效果分析
一、巧妙设计课文学习中的“论题”,组织各抒己见课堂议论活动,深化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发表创见的精神。例如: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后,你认为现代中学生读书应该有怎样的苦乐观。 
二、恰切地设计与安排阅读教学中类似于“综合性活动”的“主题”,以开展阅读教学中的“综合
性活动”。如:本文中提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相关资料,补充一些现代生活中的例子,写一篇短小精致的文章,进行课堂交流。 
三、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中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用、语言品析鉴赏的教学,这是一种工具的授与,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要有认知、感受、理解、积累、运用、品析、赏鉴、创造等。
《送东阳马生序》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送》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本课除了重要文言词语需要积累学习外,更以作者勤苦求学的意志,成为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好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评测练习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