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居环境系统的气候适应性适应途径与协同策略
9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8 
No.13 
2020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伴
相生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要“建设
包容、安全、有韧性、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居住
区”。人类居住区(Human S ettlements)及其周
围的自然与人工环境即构成“人居环境系统”。
人居环境包括城市和乡村地区,其中城镇化进程
是人类居住区快速扩展的典型特征,是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最为显著的变化。近100年来,工业化
和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活动,已经深入影响到全球雾霾城市
环境和大气变化,从而让地球迈入人类主导地球
变化的“人类世(Anthropocene)”。
人类世背景下的城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
征,同时也对人居环境自身造成了巨大影响。一
方面,城镇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人工环境对自然环
境的替代。研究表明[1],过去30年间,全球城市
扩张的平均规模为每年9687km 2,城市用地增长速
率(80%)远大于全球城市人口增长率(52%)。
其中新增城市用地居于全球前三位的国家依次
为:美国、中国和印度,中国、印度的城市扩张
主要集中于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美国主要
是一些大城市的扩张。1992年以来,全球新增城市用地中约70%来源于对农业用地的侵占,其次是草地和林地,新增用地已不再用于满足人口居住需求,而是更多地被用于商业、工业等用途。伴随着城市地区成为全球生产与生活的中心,继之而来的是城市也成为生态足迹、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地带。另一方面,作为全球人口和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城市也是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风险的高发地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2]指出,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过程密切相关,气候变化风险、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人居环境的脆弱性和暴露度。未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进一步增加,未来城镇所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可能会更为严峻[3]。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塑造了我国人居环境的基本格局。人居环境的特征及其变迁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露度、脆弱性等风险要素高度关联。当代中国城镇化在速度、规模、区位、形式以及影响方面都不同于历史任何时期。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9年的60.6%;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人提高到2019年的8.48提升人居环境系统的气候适应性:适应途径与协同策略*Improving Climate Adaptability for Human Settlements: Approaches and Synergy Strategy
■文/郑艳  李惠民  李迅
摘 要 人居环境系统是由人类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组成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气候变化对人居环
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和人体健康三个领域。本文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引入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给人居环境系统带来的新风险,如复合型风险、关键风险、突现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其次,将人居环境系统区分为:建筑基础设施、生命线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四个子系统,分别论述各子系统提升气候适应性的具体途径。最后,基于系统治理理念,从城乡协同、试点建设协同、多主体协同等不同视角,提出人居环境的协同适应策略。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气候变化;适应;协同;治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气候适应型城市多目标协同治理模式与路径研究”(18BJY060)聚焦采取积极行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