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1
背景资料:
人们说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到现在的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带来了足够的刺激。进入5 月份以来,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2007 5 月上中旬,全国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4 元,涨幅43.1%。在北京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14 次上涨。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10 年罕见。猪肉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导致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是:
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何
分析思路:
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因此,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收入人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案例2:需求定理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为什么演唱会的门票价格高需求也不减少,是因为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在实践中,我们则要经常考虑“其他条件”。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
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依次类推,股票价格上涨,买的人反而多了,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如投资者预期该股票的价格还会上涨,有钱可赚。同理,在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吉芬商品”。
案例3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
在市场上各商家之间“挥泪大甩卖”、“赔本跳楼价”的价格人战从未仔细考虑过究竞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在可以节省大量金钱,有一次我路径一家安全帽专卖店,看到它打出这样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店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
全帽的话,当场退二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对不起只能按原定价格买。这一种促销方式让人觉得好奇,是不是店家加入了什么基金会或是店家和供帽厂家有什么协定,收旧安全帽可以让店家回收一些成本,因此拿旧帽来才有二折的优惠呢?如果大家是这么想,那可就猜错了,大凡这种以旧换新的促销活动土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而采取的区别定价方法,即:给定一定的价格变动比例,购买者需求数量变动较大称为需求弹性较大,变动较小称为弹性较小。对需求弹性较小的购买者制定较高价格,对需求弹性较大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而这家安全帽专卖店的促销作法正是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实际上,店家拿到你那顶脏脏旧旧的安全帽,并没有什么好处,常常是在你走后往垃圾筒一丢了事。
讨论题:
1.弹性的分类及影响商品弹性大小有什么因素?
2. 如何理解薄利多销?
案例点评:
店家以顾客是否拿旧安全帽,来区别顾客的需求弹性。简单地说,没拿旧安全帽来的顾客说明他没有安全帽,由于法令规定:驾驶摩托车必须要戴安全帽,故而无论价格的高低,购买摩托车的人一定要买顶安全帽,因此这种顾客的需求曲线较陡,弹性较小。相对地,拿旧安全帽来抵二折价款的顾客表明他本来就有一顶安全帽,如果安全帽的价格便宜他有以旧换新的需求,而如果价格太贵他也可以以后再买,因为已有了一顶安全帽,对该商品的需求没有迫切性。因此,这类的顾客需求曲线较平坦,弹性较大。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该安全帽专卖店采用这种“旧帽换新帽八折”的促销活动,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价的方法,不仅不会使其减少营业收入,反而会吸引那些本不想购买新帽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增加了收益。因此,我认为: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价格策略,一定会给单位、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案例4: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
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
1. 什么是供求规律?
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点评
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5:雪天的杂货店
1967 年,一场大暴雪使得芝加哥市区的交通瘫痪,外面的生活必需品难以进入,当时还是大学学生的詹姆斯在住所附近有两家杂货店,一家杂货店慈悲为怀,坚持在大雪天对店内商品不涨价,其店中的商品很快被抢购一空,因为如此低的价格难以使其以高价向外界继续采购新的商品,这家店很快就关门大吉。另外一家杂货店则将所有的商品和价格暂时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同时这家杂货店的老板出高价请当地的孩子乘雪橇从外地运进当地市民需要的各种商品。涨价的杂货店因为能够支付较高的雇佣雪橇拉货的成本,一直在雪暴过程中保证了对居民的基本供应,同时高的价格也自然促使居民根据新的价格状况理调整自己的需求,将自己采购的物品控制在自己能够承担的、确实也是必需的范围内。
讨论题:
1.案例所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点评:
这就是“看不见的手”调节暴雪期间的杂货店商品价格的一个小小案例。在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水平的市场机制面前,不考虑均衡价格的波动而慈悲为怀,往往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维持低价的杂货店必然会面对居民的抢购,因为不能以低价格补充新的商品而在雪灾之中不得不关门,好心的低价杂货店没有赚到合理的利润,居民也因为杂货店的低价而没有调整自己的商品需求,同时在低价杂货店关门之后,居民也就再也买不到所需的日用品了。倒是那位看起来发雪灾财的高价杂货店店主,始终维持了居民在雪灾期间的日用品的供应。也就是说,市场规则看起来无情,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充分作用,经济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案例6: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资料表明,1995 年天津市鸡蛋生产量减少1 亿斤,这除了生产成本上升的冲击之外,与补贴制度的缺陷是不无关系的。一方面,价格补贴的存在使鸡蛋的实际收购价达到3.5-3.80 元/斤的水平,当生产者手中不受管制的鸡蛋由非国营门市部征购时,生产者心目中已有了一个很高的心理价位,更希望通过此举弥补由于受到价格管制而遭受的损失(即使政府对生产者由于低价出售而遭到的损失进行了补贴,而且补贴额很高,名义收购价很低,也
使生产者形成吃亏的错觉),于是市场价被拉动到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较低的价格刺激了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双方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在不受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就表现为价格的上涨。调查资料显示,当定点门市部被迫以3.30 元/斤的价
格出售鸡蛋时,农贸市场的鸡蛋价格却一度达到了3.9-4.1 元/斤的水平。
讨论题:
1. 价格补贴属于什么价格政策?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
2.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案例点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价格管制反而使鸡蛋的市场价格上涨和不稳定,这是一项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失败的制度安排,最终要被设计者放弃也就是必不可免的。事实证明,像鸡蛋、大白菜这类生产周期较短、替代性较强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和供求关系,最好由市场来调节:在短期内,鸡蛋价格的上升,一方面正好刺激了其替代品(如肉类消费等)的消费
量上升,调整了消费结构:另一方面,吸引了外部(地)市场供给.,很快就能增加本地供给;同时刺激资源向生产领域流动,养鸡的人就增加,从而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使本地鸡蛋供给上升,价格又会再度回落下来。由此看来,至少在某些产品领域里,即使从维持物价稳定、保证人民生活的目的出发,选择市场调节也是最理想的制度安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