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 ZHAO Y an 薛文凯 XUE Wenkai 曹伟智 CAO Weizhi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110004 Shenyang Liaoning)
24
摘要:利用组合风暴法将产品设计中的功能因素与情感因素相结合,为解析设计创新策略与逻辑推导方法提供有益参考。结合组合风暴法的产品设计创意思维课程将成为一种探索性和实验性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不同学业程度的学生可以在良性互动和参与式课堂中收获更好的课程体验与创新思维,而且组合设计法与头脑风暴法联动的创新模式可以启发多门产品设计概念与实践课程实现改良并突破瓶颈。关键词:产品设计教学;创意思维;组合风暴法;设计思维与方法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storm method is used to combine the functional factors and emotional factors in the product to promote product innovative design,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analyzing design 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logical derivation methods. The creative thinking course of product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combination-storm method will become an explorator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in which the combination design method and the brainstorming method combined innovation mode can inspire many product design concepts and practice courses to achiev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can gain better curriculum experience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ory classroom.
Key words: Product design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 combined-storm method ;design thinking and method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4.024
组合风暴法促发“产品设计创意思维”
课程创新*Combination-Storm Method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Product Design Curriculum
收稿日期:2023-03-0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LJKQR2021034)。
作者简介:赵妍(1986—),女,硕士,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薛文凯(1964—),男,本科,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设计标准、设计管理;曹伟智(1972—),男,硕士,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设计标准、设计管理。
一、引言
创新存在于设计本身,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思路[1]。所以,设计一个产品并非一项一次性的任务,设计团队往往会在某个阶段发现问题时,回过头去审视和调整设计的初始阶段,或者因为某个环节受到了启发,直接调转到了设计的最终阶段[2]。
假如产品设计的学生可以在每一次学习和设计之前明确创新对于设计的重要价值,那么,当学生在设计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便可以灵活地跳出固有模式,而更加辨证地看待设计进程,久而久之,随之经验的
积累,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将逐渐走向成熟[3]。
传统创意思维课程依靠头脑风暴类方法引导学生创意发散,学生在后期筛选和整合思路导出设计阶段,经常因为经验不足而只顾创新而忽略了方案的落地性和可行性,将头脑风暴和组合设计法结合去指导设计创新,可以帮助学生从掌握创新方法到理解设计原理,完成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过程。
二、课程陈述
“产品设计创意思维”课程适用于产品设计的初学者,对于大二同学而言,一方面,产品设计的基础
能力已经逐渐牢固,此时的他们非常渴望有一些设计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掌握了技能层面的知识,但是在设计思维上还尚处于启蒙期,许多表象的、片面的设计思路和案例,会将他们带入
错误的思维轨迹中。
因此,在这个时候为他们进行创意思维的疏导,可以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他们进入职业生涯建构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的开篇并没有直接给出关于创意思维的文字定义,而是赏析一系列中国宋代绘画作品,师生间使用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互动。这些绘画作品是宋徽宗开设的翰林书画院中的代表作品,为了遴选画功与意境同样出众的人才,画院实行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1]。
其中一道考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相信许多考生的第一直觉应该包含了骏马、鲜花、美人等元素。然而,面对这样的考题时,怎么避免使用直白的方式叙述原题,而给观画者带来更多新意?当答案揭晓时,老师用生动的讲解,将学生带入画卷的意境之中,体会画师在创作时的创新造诣[2]。
与其一次性地灌输正确的思维,作为产品设计思维的指导教师,可以用一些鲜活的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创意、什么是思维、什么是设计程序、什么是设计方法。教师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学生“洗洗脑”,再加入一些互动游戏环节带着学生“热热身”。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抛弃之前的片面认识,而为新的知识产生兴趣并做好学习准备。
1.清除对设计创意的错误认知
第一,“设计流程相当于设计创新”。所谓产品设计程序通常会从调研开始逐渐发现问题,然后定义问题和设计计划,进而开始设计原型,最后再进入测试与迭代环节[3]。然而,学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走完这些流程就可以得到产品创新,很显然,这还远远不够。随着设计项目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会明确设计程序与创新方法会辅助设计创新,但不是创新的衡量标准。
第二,“设计工作量等同于设计创新”。设计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的活动,在构思设计的阶段,设计师需要大量的思考来实现创新;在设计的实现阶段,许多模型与测试的顺利完成需要亲历亲为的动手操作。
正因为此,许多学生误以为付出更多的设计工作量会回报更大的设计创新。然而,创意的产生往往和时间的投入与设计师的努力工作并不成正比,它们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设计所蕴含的创新力量,就像是一个产品周围所产生的磁场,可以给人带来或大或小的精神触动,这种情感上的触碰与产品体量的大小也不成正比,从这个角度分析,这也是产品设计创新的魅力所在。
第三,“设计借鉴等于设计抄袭”。设计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却与发明创造不同,就像许多学生抱怨的那样:“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产品是市面上没有的了,那么,作为产品设计师该怎么办?”于是,有许多设计初学者在项目进行之前,不是进行详细的实地和网络调研,而是寻类似产品,在此基础上修改一下就结束了任务。
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忽略了设计的本质价值,即设计创新。设计不是凭空创造,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陈出新。新的设计推出并非对以往设计的照搬全抄,而是要融入创新的因素[4]。
第四,“概念设计就是不切实际的设计”。这也许是大众对概念的意义存在认知偏差,对于设计师而言,概念设计是对设计者的一种责任和品质的考量,所谓概念设计是指未向现有市场投入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而不是先天存在许多缺陷,或者就技术、结构、功能、使用方式、使用情境模糊不清的问题设计方案[5]。
所以,每一个能够被称之为概念的设计,都应当做好了即将投入市场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准备。与此同时,概念设计的另一个任务,是引领设计趋势、提供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和多元性[6]。
2.建立创意思维层次
纠正了错误认知之后,学生会更加渴望获得真正的创新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那么,教师可以将创新分为两个组合层次,并根据思考其中的逻辑性向学生传授(见图1)。
图1 创新的两个层次①
“形式追随功能”将产品功能作为产品存在的基础,假如将不同的功能在一个产品中进行整合和叠加,会碰撞出许多新的想法[7]。这种组合设计方法不但简单直接,更可贵的是为新产品的产生提供有效途径。
例如,将手电筒和扫把结合,就可以产生一个方便清扫阴暗角落杂物的多功能扫把。实践发现,越是将差距甚远的产品或功能加在一起,碰撞出的新产品就越新奇[1]。
同时,在整合功能或者产品时,要注重概念评估和产品主辅功能的界定,这样可以避免设计出现偏差或者设计定义模糊不清的问题。
相对第一层次中物与物、功能加功能的组合创新,当创意不断升级,就会涉及到设计对用户心理的影响,当情感遇到功能,可以实现创意思维第二层次的碰撞。
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社会,具有同类功能的产品充斥着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当用户对产品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够在心理上与用户产生互动甚至共鸣的产品会得到更多的青睐,加入情感的设计试图将人的感情移植到产品设计之中,这将是未来设计的焦点研究问题之一[8]。
那么,创新的更高层次将在产品实现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适当地投射出期待、喜悦、哀伤、幽默、讽刺等人类情绪,这将在产品周围形成不断辐射的磁场,为产品带来更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4]。
例如,试图赋予普通手动榨汁机以惊喜感,具体的设计方法是将手摇音乐盒移植到榨汁机中,那么每一次手动榨汁的过程,都会有惊喜的音乐声出现,对比全自动榨汁机,手动音乐榨汁机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加愉快和绿的使用体验[1]。
三、课程亮点
组合风暴法结合了头脑风暴和组合设计法,是以两个或多个事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目的,进行有效组合而产生创新的方法[3]。这种方法以发散想法为前提,以组合思维为核心。
面对一些摸不到头绪的设计课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将关于这次设计项目的尽可能多的设计相关要素发散出来,然后对这些元素进行分类分组,接下来选择关联性较弱的元素在X、Y轴上列出(见图2),并进行叠加,得到的创意点可以作为深化设计方案的起点。
在设计创意阶段,运用组合风暴法可以帮助设计团队发现具有价值的创新要点。这些或是功能组合、或是结构组合、或是情感组合的创新选题,可以从根本处挖掘设计的创新要点[1]。
课程中会对学生做如下要求:第一,团队合作,组长与组员在系列化设计中分工明确。第二,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新的设计要素。第三,按照组合模板,导出设计灵感来源或设计切入点。第四,团队要进行阶段性汇报和最终设计成果展示。
四、教学实践
“产品设计创意思维”课程共3周54课时,其中包括12课时的教师课堂教授、8课时的师生课题讨论、30课时的学生设计实践与教师辅导、4课时的学生项目路演汇报。
课程第一阶段为课程综述与主题寻,每个组的学生寻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作为接下来方案发想的原点。例如,“童年趣事”“办公文化”等。第二阶段为设计热身,每个团队根据主题进行组合风暴法,在产生新想法和方案后,团队进行概念评估和设计定位。第三阶段为设计创意实战,每个团队围绕主题完成5个左右的系列化设计方案。第四阶段为设计展示,团队设计深化和项目路演(见图3)。
图2 组合风暴框架图与学生作业②
图3 产品设计创意思维课程时间计划表①
1.课程综述与主题寻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创意活动的热情,打破理论讲述沉闷的气氛,本课程采用多案例讲解和互动式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中不但参与设计项目并完成作业,而且还参与到课程计划的制定并通过投票选择课题、决定课程每一步的具体安排。
这种参与式授课模式的要点,在于课上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和选举权,所以课题的具体安排是由师生共同协商决定的,教师在课堂中则扮演引导者的角,督促设计进程和激发学生设计思维。
在畅想思路阶段采用的是桌面调研模式,学生团队使用事先准备好的信息卡、白纸板、便利贴和马克笔等材料,进行探索未来的卡片分类法。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汇报,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到
若干
个设计的关键词,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准备。
2.设计热身
每组同学的精彩汇报,让在场的师生们对接下来的设计实践充满期待。在设计创新阶段,老师要求每组学生利用组合风暴法发散出多个有创意的设计想法,然后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每一个设计想法生动地传达,为了让设计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并引起大家的共鸣,团队可以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图文并茂地描述产品。
许多团队为了渲染新产品存在的必要性,通过角扮演、讲故事等让表达更加地生动、充分。在每一组讲解完成后,组内成员和全体同学要经过多轮投票,为每组选出一个最终的设计方案。接下来团队使用SWOT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评估法来进行概念可行性分析,以确保新的设计可以顺利落地[9]。
每个小组的设计概念经过以上流程,便可以进入项目设计定义、目标人、产品功能、使用情景等定位阶段,以确保设计按照计划高效进行。
3.设计创意实战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设计方案,团队组长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与组员一同进行设计,其中包括以下阶段:设计调研,设计草图绘制,方案外观定稿,设计功能、结构、材料、工艺说明,草模型与测试,犀牛(Rhino)或红蚂蚁(SolidWorks)软件三维模型制作,产品渲染与排版,产品使用情景故事板展示,等等。
4.设计展示
在课程的最后,全体同学集中在一起进行一次设计项目路演和汇报(见图4)。
各团队将整个设计项目的创作过程整理出一份PDF文件,向大家汇报团队的工作、本次课程的收获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分析本次项目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可以深化改进的空间。
通过这次汇报,可以让学生带有思辨地看待自己的设计,并到改善自身能力的方向。同时,在场的同学都可以为不同的团队提出建议,这也是获得设计反馈的良好机会。
五、教学成果评估
对本次“产品设计创意思维”课程的评估,分为总结性评价(Summarize Evaluation)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两个部分[7]。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使用,由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多项成果检测学生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掌握程度[8]。教师团队一般5~8人,评估项包括:教师课件和讲义质量、课堂气氛、学生出勤率、学生完成的设计报告、教师授课风格和互动模式等。用0~10分填写每个选项并汇总出对课程的综合评估成绩,用于进一步分析课程过程与成果。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会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反复使用,评估团队收集到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和反馈信息,在课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课程体验测试和评价问卷,然后对问卷汇总得出对课程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9]。
图4 学生创意设计作品与路演
辽宁美术学院③
[下转第124页]
绘图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较之前得到了多大的提升。
六、结语
设计学教育方式正在努力跟进产业创新、未来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行业培育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兼具的人才。在设计学理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再拘泥于知识扁平化和知识灌输,肩负着打通设计美学和设计实践的贯穿路径。
本文以成果导向的逐级任务式教学模式,作为制定教学内容、过程执行和管理以及质量考核的起点,对设计学理论的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了新的探讨,希望为从事设计学理论的教学工作者提供课程教学中各项改革的启示,促进设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责任编辑 孙玉萍)注释
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
2016,10(5):47-51.
[2] 孟凡兴,温秀梅,高丽婷,等.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J].科技风,2021(16):37-38.
[3] 田贺.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
坛,2020(48):181-182.
[4] 彭亮.中西方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家具设计篇[M].北京:北京理
工大学出版社,2013:223-225.
[5] 蒋宗礼.本科工程教育: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
国大学教学,2016(11):27-30,84.
[上接第119页]
通过以上评估,面对未来的产品设计创意思维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设计观念,同时让学生掌握多种创新方法,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未来和现在不同的设计情境和设计项目之中。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前瞻性的思辨能力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结语
课程明确了创新生成的两个层次,每个层次创新在产品使用、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组合风暴设计方法的引入,学生可以清晰运用设计要素解构创新。同时,通过课程学生可以区分开创新与发明,创新并非凭空发明,但这并不影响持续性创新。学生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创造更理想的服务、更美好的产品形态、更新颖的用户使用观念等[5]。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计创意蕴含在整个设计流程之中,而并非设计的某个阶段。因此,本课程在整个产品设计教学中只是一个点,而由点及面的辐射,需要将创新方法掌握并思辨性地应用于不同课程之中。由此可见,产品设计课程革新方法的过程也是一次汇集了师生智慧的创新之旅。
(责任编辑 孙玉萍)注释
①图1、图3来源:作者自绘
②图2来源:谢千慧
③图4来源:张雨筱
参考文献
[1] 赵妍,秦浩翔,胡海权.国际视野下《产品基础设计》课程体系研究
[J].设计,2021,34(7):72-74.
[2] 田顺.季令特点、思维转换、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纺织类产品创意
展陈设计教学研究[J].装饰,2018(9):74-77.
[3] 温莹蕾.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城市设计”教学实践研究[J].设计艺术研
究,2022,12(2):119-122.
[4] 杨光梅.基于可持续思维的《产品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设计,
2020,33(17):122-124.
[5] 赵天娇,张赫晨,杨君宇.日常生活形态探索方法研究——产品形态
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装饰,2018(10):102-105.
[6] 张茉莉.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方法思考[J].设计艺术研究,
2022,12(5):109-112.
[7] 徐清涛.基于单个典型用户的设计定位可视化研究方法——以产品设
计课程为例[J].设计,2019,32(9):110-112.
[8] 方敏,周敏,于向涛.工业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设计艺术研究,2022,12(5):113-116,149.
[9] 胡海权.梳理逻辑——产品设计专业立体形态基础课程侧记[J].艺术
工作,2019(4):108-1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