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感知艺术作品的“温度”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辽宁美术学院
201简析感知艺术作品的“温度”
陶丹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艺术心理学中的创作心理学、作品心理学、接受心理学去感知艺术作品背后的信息,每一幅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的物化体现,在创作作品时创作者结合自身的心理感受、对事物的认知进行转化,最终形成一幅赋有自身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每件作品都有它自身的“温度”,当艺术作品对外展示时,观者也就是画面的接受者,通过作品又一次进行转换。这种转换所产生的作品无论是对自身或者观者都有对感受者有的作用,这种多数以心理为主。
关键词:心理学;绘画疗法;艺术的温度
一、概述
本文主要在于想呼吁更多的人去感知艺术作品,艺术家
创作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每个艺术家独具的个
性就是不同于他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形成的。无论是艺术家
作为创造艺术作品的主体,还是观看艺术作品的客体都能去
用心感知每一件艺术作品的“温度”。这个温度可以理解来说
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笔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在尝试
探索这个领域,在深刻认知自己的同时,也希望通过画面传
达给观者,从而使一件作品更加赋予“温度”。
艺术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也就是艺术心理学,主要是
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在接触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机
制进行研究。艺术作品在心理学上的应用也极其广泛,在心
理学中行为是发自内在的,是主体意识的客观体现。艺术家
创作艺术作品时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和表达,然
而观者接收的方式是通过客观的感官直觉对艺术作品传达的
主观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取决于观者自身的各种因素。艺术
家创作一幅作品后,创作者自身内心潜在的欲望得到间接的
满足,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观者可能会引起共鸣,也可能结
合观众自身因素、抽象思维而发生进行二次创造。但二者都
使我们感知了艺术的温度所在。
二、艺术作品的“温度”
感官不能思维,感觉不能自观。艺术作品是我们感知自
己与他人方式之一。
文章通过艺术的功能引出艺术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
去感知艺术作品的“温度”也就是艺术作品中潜在的语言,以艺术心理学为论点,通过创作者的艺术语言与创作者以
及观者的心理关系进行论证;以《艺术的疗效》《艺术心理
学》为主要理论依据,艺术创作其实就是由感性分离到理
性,再到感性重聚的过程。艺术的每一种功能都是围绕着
主体意识产生的。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与观众沟通的载体,创作主体可以通过创作去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绘画语言
和绘画风格就是每个艺术家特有的表达方式,欣赏者观看
作品时结合自身的各种因素也会形成个人的心理活动,并
且艺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也极其广泛,在心理学中行为是
发自内在的,是主体意识的客观体现。与艺术作品一样是
创作者潜在的欲望得到间接满足而产生。如今艺术用来治
愈的方式有很多,最具代表的就是绘画在心理方面的
运用,心理师可以通过画面所传达的标志性图案结合
心理学进行分析与,绘画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另一种
语言。
三、艺术作品的表达艺术的功能每一种功能都有它的作用及影响,并与艺术心理息息相关,这些都是构成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艺术与美化那些得不到的东西的做法恰恰相反,它可以唤醒我们认知的欲望艺术与艺术心理学的关系,艺术心理学是艺术学与心理学的交织,两者相互盘错,相互交融,也是一座探索心理学的艺术桥梁,作品心理学是从作品本身出发,阐述观者通过视觉观看作品时的心理活动,感官作为传输从而唤醒心灵。四、每个人都有独特钟爱的艺术风格经历与成长环境不同所喜欢的艺术风格也会不同。“艺术能帮助我们回情感上的平衡。对艺术的这种认识注定能够解答一个争论不休的难题,即人们的审美品位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早期的著名的艺术心理学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以研究脑波力和视觉反应的关系为主,将视觉研究与艺术形式相结合;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也为艺术心理学奠基了很重要的理论基础;维戈茨基创建的《艺术心理学》主要是对艺术作品结构的分析,结构的分析并不脱离其内容,而是深深的渗透于内容之中。凭据这些理论就更加能深入挖掘其中的奥秘所在。阿兰德波顿阿姆斯特朗出版的《艺术的疗效》加深了对艺术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国内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比较少,主要以学习引进二十世纪至三十世纪的西方美学观念为基础,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累积,结合国内艺术形式进行研究而形成,在我国艺术不断繁荣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对此领域进行
探索,关于艺术心理学的书籍艺术心理学主要还是以美学和文艺学家的理论为主。五、结语“艺术品能帮我们回自己失去的那部分性格”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有着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情感,
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来传达自身的想法与情感,赋予了一件艺术作品独有的温度;欣赏者则通过观看作品来寻自身心灵的慰藉,感受作品带来的快乐、悲伤、愤怒等等的情绪。这些情绪即满足了艺术家自己也满足了观者,通过作品感知到作品自身乃至一位艺术家的“温度”所在。参考文献:[1]阿兰.德波顿,约翰.阿姆斯特朗.艺术的疗效[M].广西美术出  版社出版,2014.(责任编辑:董冉达)作者简介:陶丹,鲁迅美术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