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一、主旨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12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摘自《桃花源记》)【乙】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故事大积焉而不苑①,并行而不缪②,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摘
自《礼记·礼运》)【注释】①苑:郁结。②缪:互相妨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 (2)父子笃.,兄弟睦笃: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
2.【甲】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分)
3.【甲】【乙】两文分别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理想社会?请简要作答。(4 分)
二、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12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摘自《马说》)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
(摘自《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 (2)亦可以止.矣止: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3.【甲】文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4.同样是面对人才,【甲】文中“食马者”与【乙】文中的齐桓公做法有什么不同?(3 分)
三、手法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12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摘自《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④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摘自《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砥砺:磨炼,锻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 (2)竹性.直性: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3.【甲】文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3 分)
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 分)
四、出处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12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摘自《三峡》)【乙】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①,江水所导也。《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②未滥觞③矣。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摘自《水经注》)【注释】①徼(jiǎo)外:域外,边境以外。②殆:几乎;差不多。③滥觞: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 (2)即今所闻.闻: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3.【甲】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水的?表现了夏水怎样的特点?(3 分)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和水,请结合文章分析两文中山水各有何不同之处。(3 分)
答案:
一、1.(2分)(1)类(2)坚定
2.(4分)(1)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2)士人根据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据睦邻的原则维持关系。
3.(2分)结构上,引出桃花源,渲染一种神秘的彩;内容上,表现桃花源美丽、和谐安宁、自然淳朴的特点,与外界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4分)【甲】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乙】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家庭和谐、百官廉洁奉公、君臣各司其职、社会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
二、1.(2分)(1)用马鞭驱赶(2)停止
2.(4分)(1)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里。(2)纵使小臣稷看轻功名利禄,我又怎么敢看轻称王称霸的大业呢?
3.(3分)在结构上,总结全文,通过设问的方式,加强语气,强调了天下不是没有千里马,是人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感慨和悲愤之情,抒发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情感。
4.(3分)【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乙】文中的齐桓公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求贤若渴,不惜降低身份,亲自拜访。
三、1.(2分)(1)多(2)秉性
2.(4分)(1)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3.(3分)表现了莲不同流合污、不、高洁庄重、正直不苟的美好品质。
(3分)托物言志。(1分)【甲】文借“莲”来象征品行高尚的君子,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分)【乙】文借“竹”来象征处世正直、为人虚心、坚贞不屈、意志坚定的君子,表现了作者对君子之德的追求。(1分)
三、1.(2分)(1)同“缺”,空隙、缺口(2)听说
2.(4分)(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江水从这里起,上流十分细弱,所说的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就是指这里。3.(3分)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夏水水量大、流速快的特点。4.(3分)山:【甲】文中山多、山长、山高、山密;【乙】文中的山两山相对,形状似门。
水:【甲】文中水因季节不同,夏水量大湍急,春冬水平稳清澈;【乙】文中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