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一
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详解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以上介绍了翻译文言文通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其实也就是古汉语词法、句法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二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 “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