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所有文言文翻译
《孔子语录》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老师。”
4)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就会变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看到自
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1)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2)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3)孔子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14)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5)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16)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17)子夏说:“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
《鱼我所欲也》
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
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屑看他一眼)
  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
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服和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能独自享用一定把它拿来分给别人(近臣和亲臣)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每个人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守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意图)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同意追击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长八尺多高,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朋友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朋友:“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自己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傍晚,他躺着休息的时候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漂亮,是害怕我;朋友赞美我漂亮,是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朋友有事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上百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要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严重!”   
    齐威王说:“ 说的好!”于是就下令:“臣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满一年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朝拜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出师表》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
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 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