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意思是指随季节不同而定时迁徙的鸟类。春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再飞回原地的鸟,叫夏候鸟,如黄鹂、杜鹃等。冬季在某个地区生活,春季飞到较远且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飞回原地的鸟叫冬候鸟,如野鸭、鸿雁等。
鸟类根据迁徙方式和居留情况来分的话,可以分为留鸟(不迁徙、短途溜达或者漂流)、候鸟(会迁徙,又分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迷鸟(迁徙过程中因为某些自然或自身原因导致出现在原本不该出现的区域)、逸鸟(人工引入后逃逸出来或者放生的外来鸟类,有时会形成入侵)等。
其实留鸟或者候鸟也不是完全绝对的,有很多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干扰因素存在,导致有些候鸟从此选择不再迁徙的情况也有,比如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由于人类常年投喂和改善生存环境,有部分丹顶鹤就放弃了迁徙,选择做一只留鸟。
候鸟飞的那么远也有些鸟类,在某一个区域内是候鸟,但是在另外一个大陆上是留鸟。
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体能的消耗,有消耗就得有补充,不然还没到目的地就会累哭。大部分迁徙的候鸟都会选择在夜间赶路,白天就在迁徙途中一片合适的地方进行休整,也躲避天敌的滋扰。
这些迁徙路线和它们自己选择的补给站,还有因为自然因素导致一些宽面迁徙的鸟被迫进行窄面迁徙的地方,被称为鸟道。中国有不少这样的鸟道,而且对鸟道的保护也是保护野生鸟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刚才说了大多数候鸟会夜间赶路。而一些大型鸟类和猛禽,常常选择在白天行动,晚上休息,白天还能利用上升气流来降低消耗。
迁徙中的鸟一般会结成体,在迁飞时有固定的队形。一般有人字形(西文称为“V”字形队)、一字形和封闭。一字形队又分为纵一字和横一字形两类。这种方式的结中鸟类之间是有相互关系的,有的体具有一定的社会结构。迁飞中,保持一定的队形可以有效的利用气流,减少迁徙中的体力消耗。一般雁形目的鸟、鹭、鹳、鹤等体形较大的鸟通常采用人字或者一字的队形;雀形目等体形较小的的鸟在迁徙中常采用封闭,封闭的个体数量大小不一,多者如虎皮鹦鹉、灭绝前的旅鸽等,结达上万只,迁徙时扑天盖地,经日不绝。
猛禽在白天迁飞,通常不结迁徙,也会相对比较集中,但个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某些种的猛禽还会组成数量不等的混合体进行迁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