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第一章测试
1.以下哪项不属于工程建筑类型( )。

A:嘉兴桐乡蚕桑民俗 B:都江堰工程 C:河姆渡遗址 D:农田景观
答案:嘉兴桐乡蚕桑民俗

2.以下哪项不是农业文化遗产内涵的关键内容( )。

A:有关审美价值 B:体现了某一特定地域的传统的知识系统 C:有关生计保障 D: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
答案:有关审美价值

3.农业文化遗产不包括非物质性的农业生产技能。( )

A:错 B:对
答案:错

4.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我国2022年5月新增的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

A:错 B:对
答案:对

5.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未来发展和其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可以利用的有效途径有
( )。

A:建立生态与文化保护的补偿机制,争取获得国家政策的更多支持 B:动态保护、多方参与 C:发展有机农业 D:发展生态旅游
答案:建立生态与文化保护的补偿机制,争取获得国家政策的更多支持;发展有机农业;发展生态旅游

6.工程建筑类型包括


A:遗址、工程、聚落以及景观等农业文化大型建筑遗产

B:综合性文献和专业性文献

C:民俗和特产

马什么梅是什么梗
D:技术和工具


答案:遗址、工程、聚落以及景观等农业文化大型建筑遗产

第二章测试
7.“天人合一论”的思想内涵随着不同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思想发展也日臻完善,其发展过程为( )。


A:神人交通、天命于人、天人合道、天人合气、天人合性 B:天命于人、天人合道、神人交通、天命合气、天人合性 C:神人交通、天人合性、天人合气、天命于人、天人合道 D:天命于人、天人合道、天人合性、神人交通、天人合气
答案:神人交通、天命于人、天人合道、天人合气、天人合性

8.以下哪一观点不是荀子提出的( )。

A: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B: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 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D: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答案: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9.以下哪些是因地制宜的典型案例( )。


A:北魏《齐民要术》对作物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使作物播种期有了“上时”“中时”和“下时”之分。 B:元代农学家王祯总结了全国的农业地宜状况,并根据全国的土地条件,认为南北以江淮为界,指出农业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和东西分布的非纬度地带性。 C:西汉《氾胜之书》指出土壤有“强土”和“弱土”之不同,耕作时应区别对待,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和土”的耕作目标。 D:西汉前期《淮南子》指出,农业经营的原则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答案:元代农学家王祯总结了全国的农业地宜状况,并根据全国的土地条件,认为南北以江淮为界,指出农业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和东西分布的非纬度地带性。;西汉《氾胜之书》指出土壤有“强土”和“弱土”之不同,耕作时应区别对待,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和土”的耕作目标。;西汉前期《淮南子》指出,农业经营的原则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10.生态观伴随着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分别为“被动适应自然”“利用与顺应自然
”“征服与统治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四个阶段。( )

A:对 B:错
答案:对

11.孙子在谈论军事时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它突出了地利因素,并强调“人和”在战争中的首要作用。( )

A:对 B:错
答案:错

12.“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是荀子提出的。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三章测试
13.根据现有的谷物化石可以断淡定,谷物作为粮食最迟出现在什么时期?( )

A:新石器时期 B:旧石器时期 C:河姆渡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新石器时期

14.在古代“六畜”是指猪、鸡、马、牛、羊、犬( )

A:对 B:错
答案:对

15.在中原地区,青铜农具在距今3500年前后就出现了,其实物例证是在哪里出土的?( )

A:三星堆遗址 B: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C:周原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