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典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下简称《梁祝》)创作,首演于1959年,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国音乐家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文化、创立中华民族新音乐文化的丰硕成果。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是古代音乐的延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新音乐”,这种“新音乐”来源于中西两种音乐文化在本世纪的碰撞与交融。
协奏曲(concerto)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的欧洲乐坛,它是交响音乐的一种重要体裁。早期分三种类型:一是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本质上是一种多乐章的乐队曲;二是大协奏曲,是以小组独奏乐器与大组乐器对照为基础的三乐章乐队曲:三是近代协奏曲,即独奏协奏曲,它是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在对等基础上交替、较量或结合的作品体裁。此外,还有单乐章协奏曲与声乐协奏曲。1959年,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的作曲家何占豪、陈钢教授,积极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写出了《梁祝》这部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炉的单乐章标题协奏曲,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梁祝》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几乎是家喻户哓的民间传说,作者撷取了故事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这三个最主要的戏剧情节加以构思。并与协奏曲惯用的、善于刻画戏剧性矛盾冲突的西洋奏鸣曲式(sonata form)相结合,分别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肇庆景点
作者创造性地吸收、综合了中国戏曲音乐丰富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深情动人的音乐形象。从梁祝的故乡——浙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越剧的优美唱腔音调中提炼了音乐素材。通过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地向人们叙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引子(1-11小节)以竖琴和弦泛音的“点线结合”,在散板中引出弦乐震音背景,传来优美秀丽的长笛声,婉转跳跃、鸟叫般的华彩独奏,令人心旷神怡。接着富有田园彩的双簧管奏出取材越剧间奏音调轻柔、明朗的引子主题,把人们带到了江南三月,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好春光里。
第一部分呈示部(12-290小节)叙述了从“草桥结拜”到“长亭惜别”等内容。
主部(12-47小节)的结构是A+B+A单三部曲式。A段(12-29小节)即主部主
题“爱情之歌”,由独奏小提琴在竖琴琶音和弦伴奏下呈示出来的,它取材于越剧唱腔,柔美深情、妩媚动人、沁人心腑。
中段B(31-39小节)潇洒地大提琴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式二重奏,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乐队复奏再现段A爱情主题后,独奏小提琴奏出自由华彩乐句构成的连接部。接着乐队导入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同乐的副部。
传闻中的陈芊芊结局副部(51-231小节)由A+B+A+C+A回旋曲式构成,副部主题A段(59-84小节)的音乐素材来自于越剧过门,在乐队的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欢快、活泼的小快板主题,与主部主题的抒情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情人节祝福语2021
副部第一插部B(85-108小节),由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互相模仿对答,如两人心心相印,长谈不倦。副部主题加花变奏后引出第二插部C(123-207小节),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琶奏手法奏出轻快活泼跳跃的旋律,弦乐队拨弦模仿琵琶弹奏,短小音型不断反复与模进。描绘出梁祝追逐嬉戏、愉快多彩、共读同乐的校园生活。
整个副部通过主题的三次回旋出现和两个插段的补充对比,表现了二人同窗求学时情同手足、亲密无间、共读同玩的幸福生活。
呈示部的结束部(245-290小节)慢板乐段音调来自主部主题,描写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心境,音乐委婉缠绵、旋律有继有续、感慨叹息。运用了很多倚音、滑音、切分音和休止符,使人大有依依不舍、欲言又止、三步一停、五步一回眸之感。
第二部分展开部(291-651小节)分三个阶段,是全曲戏剧性最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引子(291-308小节)在定音鼓长颤音和大锣敲击下,由大管和大提琴在低音区奏出沉闷阴冷的、由引子变形而来的不祥音调,把人们带入一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展开部第一阶段逼婚(309-445小节),先由铜管、弦乐低音乐器奏出了威严、残暴地封建势力逼婚主题(309-319小节),它是由引子演化而来。
隨后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由爱情主题派生而来的、类似戏曲唱腔中“散板”的悲痛主题(324-337小节)。强有力的双音曲调、刚烈的顿弓、小三度下行哭泣般滑音,如英台悲愤欲绝的倾诉。
毁容罪在乐队快速经过句以后,独奏小提琴上出现了斩钉截铁的抗婚主题(346-
445小节)。其音调是来自副部的第二插段,连续的切分和弦和有力的弓法,将音乐推向第一高潮,形象地表达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第二阶段楼台相会、互诉衷情(446-467小节),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互相唱答二重奏。凄婉的慢板,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旋律,催人泪下。
梅干菜扣肉的做法第三阶段哭灵投坟(468-659小节),作者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嚣板”的手法,独奏小提琴“慢唱”与乐队“紧拉”的相结合,造成了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的气氛。表现英台灵前控诉、纵身投坟的悲剧场面,将音乐推向最高潮。随后乐队全奏为再现部作了准备,悲愤激越的音调,是对封建势力强烈的控诉。这个散板音乐主题也是来自主部爱情主题。
再现部(660-714小节)只再现了主部,省略了副部。因为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没有必要再渲染欢快多彩
的校园生活。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带进了神仙般的境界之中。随后,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声部再现了主部离子反应习题
A段(666-683小节)主题,然后独奏小提琴复奏了一遍,音乐带有一种朦胧、神秘和压抑的彩。中段B(684-696小节)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舒展优美的旋律,切分节奏、颤音奏法、休止符分割。使音乐顿挫有致,弦乐弱奏拨弦伴奏,表现梁祝坟前化蝶,在天空中轻盈地翩翩起舞。
A段再现,乐队以深沉而悲壮的情感全奏爱情主题,抒发着人们对梁祝悲剧的无比同情以及对他们纯真感情的热情赞颂。
《梁祝》虽然借鉴了西洋协奏曲创作的基本原则,但是其内容、气质、韵味、灵魂和演绎风格,是完完全全、地地道道的中国新音乐。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我们自己的民族交响音乐”。而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历经50多年,常演不衰,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朵引人注目的绚丽花朵。
笔者认为《梁祝》创作成功的经验在于:其一,选取了家喻户晓、带有故事情节的题材内容及其标题性,使广大听众容易理解和产生联想。其二,音乐语言具有东方人的线性思维、民族调式和鲜明的民族特,优美动听的旋律,给国内外广大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三,乐曲并不拘泥于故事情节的
叙述,而是深刻、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诗意刻画,实际上它
是一部真正的交响诗,或者说是交响诗与协奏曲这两种音乐体裁的融合。其四,将中国古老的故事和传统的戏曲音乐与外来交响音乐形式(协奏曲体裁、奏鸣曲式结构、小提琴独奏与管弦乐队协奏)结合在一起,或说“用洋瓶装国酒”,做到中西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因而得到各国听众的接受和喜爱。其五,作者在小提琴音乐创作与演奏民族化、众化道路上进行了大胆而成功的探索,一方面吸收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加强音乐的戏剧性。同时,又运用了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中的“润腔”和“滑奏”,为小提琴演奏更加传神、更具民族特作出了可喜的贡献。总之,《梁祝》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愧是一部经典的、里程碑式的民族交响音乐作品。这只乐坛彩蝶飞入世界音乐之林后,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