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鼓新年乐陶陶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人音安文版)一年级第册第十课
教学出标/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龙咚锵》,让学生感受新年的音乐情趣。
2、了解新年的风俗文化,通过民族打击乐器及舞蹈的学习,增强新年的欢快气氛和表现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认知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龙咚锵》,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鼓、锣、擦,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式。能力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龙咚锵》,编创与活动;敲击鼓、锣、擦,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营造新年的氛围,能正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基本掌握鼓、锣、擦的演奏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课件、代表新年的一些东西:鼓、锣、擦,电子琴、录音机。
指导思想:
《龙咚锵》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版实验教材小学第一册第十课《过新年》里的内容,《龙咚锵》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朋友们敲锣打鼓欢庆新年的愉快心情。我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
有关新年的歌曲态度、价值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紧密相连,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身份,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发现、表现、创造音乐的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充分体验到过新年的热闹和高兴。
1.联系生活,营造气氛,培养兴趣。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音乐来源于生活,新课程非常强调从生活中学习。于是本课一开始的导入部分我设计选取了学生耳闻熟知的《新年好》的欣赏曲,学生在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哼唱中,感受了新年的高兴心情,这时,我通过各种的新年物品的张贴,气氛的营造和师生之间对如何过新年的交流,及教师新年风俗文化图片的展示,将原本对新年就有点激动的学生,更加地激起了积极性,使之非常高兴地,兴趣盎然的投入到下面的音乐活动环节中。
2.开启思维,主动探索,鼓励创造。
“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课堂上,在打击乐器锣、鼓、擦的学习时,我让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实践,主动地探索每一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敲击方式,并寻身边的东西代替打击乐进行敲击;同时即兴创编舞蹈动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看到教室里欢乐非凡,学生们都在兴趣益然地扭动身体、变换各种动作,展示着自己的创作灵感,尽情享受音乐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时,使我想到这不仅发展了儿童的音乐实践,更培养了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虽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作品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地是学生的探索精神,是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学生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3.创设情景,突破难点。
对于歌曲教学中的难点,我将它放置于打击乐学习的合奏部分,通过节奏的聆听、辨别、模仿、学习,把教学难点在老师的敲击乐器的手势和儿歌、学生的模仿和反应中,让学生不知不觉轻轻松松地学会了歌曲的主要节奏和歌词,淡化了教学难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了铺垫。
4.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参与。
学生们都喜欢表现自己,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当老师或几个同学活动时,其他学生早就被这一情景感染,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加入进来。因此在歌曲教学中,歌词的学习,歌曲的学唱,歌曲的表演等环节,我都以活动比赛的形式,如师生一人读一句接读歌词,学生之间的接唱,或是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等,提供了师生合作、互动、交流的空间,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建立起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创编等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内容延仲,再次体验,升华情感。
最后的部分我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再次创设了新年倒计时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数数时,学生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我想这一时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会停留很长的时间,有可能在明年真正过新年时还会想起今天上的这一课《过新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