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
作为高科技产物代表的电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影产业中体现得日益明显。如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特技技术,就是运用电脑高科技手段对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图象目标,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弥补,从而达到与实景拍摄同样或近乎于实景拍摄效果的一种新兴技术。如在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电脑特技便成功地“造”出了亿年前的恐龙,并与现代人类“同台演出”。正是由于电脑特技技术出的运用,使本片成为银经典。
在很大程度上人依赖于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电影可以被叫做“科技电影”,俗曰科幻片。科幻片是电影的一大类型,历史悠久。最早一部科幻片是法国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拍成的《月亮旅行记》,1968年,英国导演库布里克拍了一部杰出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记》,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环境作了深刻的思考。卢卡斯1977年的《星球大战》以新颖的特技和逼真的效果在全球掀起了“星战”热,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后来的《帝国反击战》和《武士的归来》,也引起轰动。这套三部曲引发了一场电影技术革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电脑特技广泛运用,许多想象中的东西可通过虚拟绘像和合成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科幻片的题材范围也在扩大,从现代追溯至远古,从地球延伸至太空,恐龙、UFO、异形、外星人等都登上了银幕,科幻片方兴未艾。像《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迷失的世界》和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独立日》,以及在未来世界锄暴安良的《黑衣人》、《第五元素》,还有以怪兽为主角的系列片《哥斯拉》等都引人注目。科幻片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带动了电影特技的迅速发展。
科幻片并不是从头至尾充满了高科技技术,但是它们都在电影制作中大量运用高科技对影片进行完善和补充。从《星球大战》到《星球大战前传》,从《谍中谍》到《谍中谍Ⅱ》,还有诸如《异形》、《独立日》等成功的影片,不难掂量出高科技手段在整个片子中所占的分量。显然,它们应属于“科技电影”。就是《角斗士》等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科幻片也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股强烈的“科技味”。
还有一部《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又名《黑客帝国》)的影片,看过以后才叫人为片中各种惊心动魄又奇妙无穷的镜头叫好。试问: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帮助,观众会有这样的眼福?
现在,观众看电影有一半是看技术,《黑客帝国》、《X战警》、《泰坦尼克号》这种好莱坞视觉系影片自不待言,连《小鸡快跑》胶泥动画也变成电脑特效的天下。号称史上最宏大的韩国片,拍了四个月,动用8000演员的“韩国红楼梦”——《春香传》(Chun hyang),里面墓地鬼火飞舞的镜头也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法国导演比托夫曾经说:我们要闹革命对抗好莱坞,手段就是:电影以后不用胶片改成DV。看来,至少在数字影像使用问题上,全世界导演已经有了共同的确信。
《剑鱼行动》里有个比较酷的镜头:一个人体爆炸的场面,爆炸火光迸射、人在冲击波中倒飞20米开外、警车连连翻滚、玻璃爆裂……,一切细节尽收眼底。在港片里,通常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火球升空,可是在导演多米尼克·西纳手里,历经三个月时间筹备,动用了135台摄像机同步拍摄。
至于《古墓丽影》,劳拉绑着弹索勇斗匪徒那场戏,实在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卧虎藏龙》里的飞檐走壁。但凡第二个以后的吃螃蟹者,无论再怎样努力大嚼也不会被封作真的勇士。起初想看《剑鱼行动》只是很单纯地受骗,听说里面创造出一套真人可以进入现实网络拿钱的系统,就想去见识一下好莱坞瞎掰的能力。
看完以后总结经验教训,IT界有段评价电影中电脑使用画面的牢骚最合适该片独享:“通常用解码器要算几个月的密码,512位也好,上千位也罢,人家动动指头一分钟就搞定。”《剑鱼行动》中,这个期限不多不少正好一分钟。
其实从很早开始,电影中好莱坞明星们使用电脑的各种伎俩已经开始叫技术人员忍无可忍,我们不妨稍稍在此做下归结:
他们从来不使用Windows或者Linux,这种普及性广泛但是不够Cool的操作系统,但却可以毫无困难地通过互联网和全世界计算机终端相连接(当然,用word上网聊天的白痴版《第一次亲密接触》除外)。
他们通过网络入侵一台主机,不管什么协议,ping之类的基本动作是从来不需要理会的,主机永远提供足够的机会等待进攻。
只要是数据,万能格式,一拿来就能使用,数据传送时,荧屏上铁定会有010*******的数字来回闪烁。就算只是随便发封邮件,英雄们的GUI(用户界面)都会超眩无比,使用的标准字号绝对不小于32。
写信那就更不用说了,32号而且往往加粗。甭管特丽珑、晶平,还是苹果II机的显示器,电脑反射光足够照亮技术人员的脸,而且总绿得让人想起“圣诞怪杰”。
人类宇宙飞船的电脑系统和异型他们家的电脑巨无霸,肯定是由同一组设计人员完成开发的,不然怎么可能无缝连接地滴水不漏。
……
话说回来,技术也依靠电影诸多怪想赚钱不少。电脑游戏厂商不单可以把《黑客帝国》制作成RPG游戏,更抽象地说,他们还可以从这样的幻想片中寻研发方向,其中的启示足够开动一部印钞机器。
曾经专门游戏开发人员推敲过《黑客帝国》里非常酷似MUD(Multiple User Dimension)游戏,而衍生出的虚拟社会中种种技术细节的实现可能。结论是,这样的虚拟社会单从技术层面考虑,完全有可能实现,MUD已经进入图形时代,综合VR眼镜等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终有一天玩家可以亲临其境进入MUD内部。
《黑客帝国》片中的特工,明显模仿游戏中的管理员(士兵或者巫师)而设置,尼奥死后
复生等于掌握了游戏修改大法,可以自由修改程序,这些剧情在现阶段MUD游戏中都有痕迹可循。
当然,作为探索未来电脑技术发展的幻想片,《黑客帝国》让人逻辑混乱的地方也不少。例如,除了能让故事好看以外,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曼菲斯要带领黑客英豪一次次亲身进入游戏内部。黑客是利用何种技术(账号登陆或者是利用程序漏洞?)在母体监视下一次次入侵母体内部,而能力无边无界的母体,却从不针对自身漏洞做任何系统修复。
导演也只能推搪说,大概到时候电脑技术就是这样发展吧。其实这正反映了科技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情况:在大胆科技幻想的前提下,必然存在更多的科学漏洞。如果一部科技电影基于的故事情节和科学理论是完全自恰的,那么这部科技电影实际上在讲述我们已经熟悉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幻想作品,是科学史而不是未来科学。好莱坞近二、三十年来对电脑技术的大量应用、推广,事实上极大程度刺激了新电脑技术、新技术人员类别的产生,这对电脑技术发展、技术分工细化来说,实在功德无量。反过来也促进了电影本身制作水平的提高和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情节的理论性的升华。
我们在赞叹电影人宏伟幻想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制造出如此真实、绚烂图像的幕后技术英
雄。在连续四年时间内,获得奥斯卡视觉效果奖项提名的影片中的三部,都是采用Discreet公司的inferno系统。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视觉效果奖项以来,已经有7部获奖影片是采用该软件完成其特效工作。1999年,为表彰Discreet公司对世界电影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专门为该公司颁发了“科学与工程成就奖”。澳大利亚的Animal Logic工作室利用非凡想象力,创造出《黑客帝国》中腾空射击、全方位拍摄等一系列影像经典镜头,足以载入电影史册。《精灵鼠小弟》是第二部真人、3D动画合成影片,从Stuart真实到令人震撼的毛发、服装、动作中间,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电脑3D技术的大跨步飞跃。片中,那只会说话的猫由Centropolis and Rhythm & Hues公司创造,Stuart逼真的毛发由评价最高的电影Renderman制作完成,Stuart所有数位化服装由Maya Cloth在一位真裁缝的指导下绘制成功。还有工业光魔公司,虽然《星战前传》被批判得一无是处(我就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是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ILM)无疑可算做电脑特效技术的开山鼻祖。近30年来该公司和卢卡斯本人曾为电脑特效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成龙曾经说过,以前在香港拍一个Tilt(直摇),只要让摄影师坐在人字梯上,两个武行举着左右移动就可以完成。然而这一切随着电脑技术对好莱坞的逐步入主,随着成龙对好莱
坞义无反顾的投奔,已经成为历史。技术、电影,电影、技术,不知不觉间这二者已经融为一体,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补遗:我们再来评为一下一些经典的科技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
《X-战警》:耗资七千五百万美元制作的《X-战警》,除了动用大量电脑特技外,还有就是制造了80多个不同的场景,单就负责制作布景的工作人员就多达二百个,他们营造的场景包括伊丽莎白时代城堡、德军军营、印第安人村,及巨型基地。最难的,就是制造磁力王的地下堡垒。曾获奥斯卡提名最佳制作设计的John Myhre表示:“这个堡垒除用了大量的金属外,整个基地都由水包围。我们先在场景铺满沥青,再制造一条‘护城河’,灌注十寸高的水,我们有时都要站在水中拍摄!”
《黑客帝国》:《黑客帝国》应用了Discreet公司著名的高级影视特技制作系统inferno*的具有突破性的特技制作技术,重新定义了数字视觉效果创建和合成的新领域超常的现实世界、难以忘怀的人物角和史诗般的战斗场面,经过inferno*这个首席的在线非压缩特技合成系统进行制作并取得了空前的写实主义效果。
《角斗士》:在马耳他,一大批能工巧将包括1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200名工人,用了19个星期,重建了辉煌的古罗马城,人们甚至可以嗅到角斗场上的血腥味,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阵阵杀气。其实建筑队只重建角斗场高达52英尺的第一层,其余部分是用电脑来合成的。
《恐龙》:电影史上最大的巨制,迪士尼耗资3.5亿美元制作的《恐龙》,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实景拍摄加数码影像合二为一的电影,1300个电影特效镜头展现了活动的、写实的、会说话的三维恐龙和狐猴,将观众完全带入一个亦幻亦真的史前恐龙世界,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星球大战前传之幽灵的威胁》:现在,在新拍摄的《星球大战前传之幽灵的威胁》影片中,这把具有武力的光刀又回来了……但它是由新的强大的电影数字技术制作的。位于美国加州的Industrial Light & Magic(ILM)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具有数字技术领先地位的电影特技制作公司,在这部影片中它制作了超常的现实世界、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史诗般的战斗场面,整个影片达到了空前的逼真效果,艺术家用数字特技方式重新制作了那把具有传奇彩的光刀,以及60个人物形象,整个影片的特技镜头超过了1950个。
《第五元素》:影片《第五元素》由Luc Besson执导,讲述的是250年后的未来,人类为
拯救自身的命运、寻空气、地、火、水和回教摩尔族人传说中的第五元素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尽管故事情节和题材已经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了,但这部影片穿插了超过200个视觉效果镜头,利用模具和CGI(计算机合成影像)等特技技巧,为观众展现了未来2259年纽约高楼林立的建筑物轮廓、不胜枚数的太空景,以及各种形变效果。真可谓是一场彩逼真、纹理精细的视觉盛宴,让观众一饱眼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