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天堂电影院 经典评价
《天堂电影院》经典评价
【每个人的天堂电影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院。我的那些,不叫天堂,叫的名字有:工人俱乐部,工人文化宫,人民电影院,文化影剧院……现在,跟电影里的那家名叫天堂的电影院一样,它们都被历史无情的抹去了,也许旧址还在,残存着些许记忆,可不再有一家演电影。
天堂电影院里都是人民,老百姓都爱电影。这电影记录了他们看电影的情景。坐得满满的,都瞪大了眼睛。也有睡觉的,会有淘气的孩子捉弄他,把个虫子放进熟睡人张大的口里,人不得劲醒了去追打,不亦乐乎。有个男人,一句句背着台词,同时被每个句子激动着。人们流着泪,一个手帕传来传去地擦着眼睛。露天放电影的时候,一个船上的小伙子笑得仰过去,结果一头掉进了河里。这电影院里,有趣的事太多了。还有个男人,总坐在二楼,却爱往下吐痰,底下人照例骂一句,就算了,有一天,他照例吐,一团烂泥砸过来,正中他的脸,男人摘下眼镜,擦擦,接着看电影,底下人们哄笑。
  那些电影,以及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观众,让人看到自己的样子,也想起过了很多年,还是可以在同样的情节里感动,那种相同的感情,一时间,好像觉得时间不存在了,因为一
部电影,大家离得这么近。电影是永恒的,超越我们,把我们跟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因为这每一寸胶片,投注了我们的感情、记忆,以及一种生活。当后人看着电影的时候,是否能感到那种呼吸,能和前人站在一起?这部电影把旧的记忆和生活复原了。看着那些普普通通、如今天的我一样、为某部电影激动着的观众,我好像有了站在故宫那间屋子里的感受,千千万万有情感的观众,就在这片子的背后,或就在我的身畔,同我一道,看电影,一瞬间穿越了历史。空气里,能感到他们的呼吸,空气中有轻微的颤动,那是一种笑声,或是一些眼泪滑下来,千千万万的这些情感汇聚进了胶片,常常是惊人一致的情感,从不同的躯体里发散到一处。
朴实真诚的新写实风格】
  《天堂电影院》中的托托根本就是为了电影而生——影片为他的电影梦尽情地宣泄了所有的热爱。小小的放映窗口竟可以变幻出那么丰富多彩的人生!光与影交织而出的就是现实和理想的梦境。对世事似懂非懂的年纪,托托已经开始有等待(等待参战的父亲归来)、有执著(喜欢电影),能够挤进电影院看免费电影,对于托托而言无异于天堂……
  电影的绝大部分篇幅,导演都没有哭天抢地地煽情,故事始终在淡淡的缅怀中铺展、深入
、婉转直至打动人心。导演和艾佛特一起,联手把最精彩的谜底放在最后揭晓!从前那些迫于教会势力而剪掉的接吻画面,被艾佛特重新拼接在一起,作为送给托托的最后礼物,黑白镜头斑驳地出现在名导演托托的试映厅,当一个个或快乐、或悲伤、或感怀、或调侃、或忧郁、或深情的接吻镜头在银幕上纷至沓来时,人世间最美丽的两性之爱,令人无法不动容。被剪辑和尘封的故事,是电影的历史,也是托托的历史:小时候好奇地争着要剪胶片的托托;初遇艾琳娜时拿着摄像机痴迷地拍着她一颦一笑的托托;单恋时在雨中苦苦地等待艾琳娜能打开窗子给他一个微笑的托托;热恋时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赶到他身边时兴奋的托托;因不到艾琳娜而在她家门口狂呼着她名字的托托;重逢时再次凝视艾琳娜说,“你还是那么漂亮”的托托……我们终于能够理解片末那个在试映厅独自哭泣的托托。
  艾佛特和托托的忘年友情、托托与情人的半生缘,其实并没有随岁月流逝,还一直尘封在记忆的“天堂电影院”里。沧海桑田,悲欢离合,故乡的小镇即使再变,电影院即使不复存在,而蕴藏于内心深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决不会和年久失修的电影院一样,在某一日轰然夷为平地! 
  在我们的心里,或许都有一个像天堂电影院一样的地方,它记载着我们所有美好的成长记
忆,总会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那里贮存的感动如此无与伦比,曾经留下的遗憾,如铭刻般格外清晰而惨痛,让人久久没有勇气去直面。岁月流逝,托托曾经迷恋的东西:电影、放映机、天堂电影院、初恋、女孩……当然还有艾佛特,这一切都被遗弃在了时光里。我们离过往已经很远了,而我们的背影却一直停留在回忆里,终其一生,总会在回首的一刹那,看见丢失的往昔,还如最初一般激动人心。
  自然光的使用和由长镜头产生的场面调度使影片的镜头呈现出独特的美感,托尔纳托雷诠释的乡愁不像塔尔科夫斯基镜头下氤氲着的冷酷仙境,他的乡愁因为“电影”这一确切的事物具象化了。全片始终辅佐着以匀速和对称美学支撑的画面,使得整个故事有着从容的大气,也是,“天堂”里从来就不应该有局促。
  《天堂电影院》不仅故事叙述出,一系列象征的手法的运用也如鱼得水:海边锈迹斑斑的铁锚(小镇一成不变枯燥的生活)、追赶火车的神父(告别旧世界)、母亲的毛线(时光流转)、午夜广场上悄无声息跑过的那只猫(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了)等等举不胜举。没有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朴实和真诚是诠释整部影片的基调。作为新现实主义的追随者,朱塞佩·托尔纳托雷力图将意大利新现实电影那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融入到电影的叙事中,从素材本身产生结构成为整部影片非常明显的一种企图和实现。评价最高的电影
【缅怀之作  怀旧之作】
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
   
【与电影一起成长】
  重看天堂电影院。这回最打动我的画面是,中年多多回到故乡,回到破败残损的天堂电影院,穿过残缺的桌椅,连那个放出电影的狮子头都结上了厚厚一层蛛网。所有一切都只定格在记忆里,再无人分享。30多年以后,荣归故里,一切物是人非,只有那个乞丐能带来
一些熟悉的安慰,仿佛不受时间的侵蚀。   
  电影曾经是人们的天堂,或者说,电影院才是。人们聚集在这里,从繁琐的生活里抽身,在一个黑暗而安全的环境里,在别人的故事里快乐悲伤流泪,嬉笑打闹,甚至只是为了去睡一觉。而那个放映电影的狮子头,更像是电影作为梦和窗口的一个隐喻,既包含了窥探欲,也混合了冒险与惊奇的成分。   
  随着电视的兴起与VCD的技术发展,电影不再是集体活动的一部分,观影成了私人的事情,情绪体验不再是集体的共鸣。天堂电影院的倒塌,也正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就像童年与青春期的结束,它可能稚嫩,可能粗糙,甚至饱含被压抑的情欲,却纯真无比。   
  既是电影艺术和产业的发展成熟史,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两者交织,朝向一个不要回头的方向。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却告别得如此匆忙。天堂,不过就是那些金的似水年华,就是那些破败的物事里一丝熟悉的安慰,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松手就再也不回来,只剩下了致敬和追忆。
 
【走遍世界到自己】
生命是一场旅行,我们注定要不断地离开,不断地走远,这标志着我们在长大成熟甚至衰败。但是,无论走到多远,那些沉淀在我们心底的光与影也不会消失。走遍世界,才发现,到的不过是自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