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题材和创作方式的影响
2、熟悉作品的主题音乐
3、在评论作品中学会理性思考: “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 “。”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二、作品分析:关于《黄河大合唱》
1、产生的时间、背景及作者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长诗《黄河吟》,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将词诗谱曲。3月,冼星海抱病连续工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2、黄河的合唱的历史意义
一首歌能够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并不因为大河是大河,稻香是稻香。那是因为它是时代、历史的见证,是集体情绪最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每一个人心中最质朴的爱国情愫的流露。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歌声,有的时候这歌声传唱的是爱情恒久,有时候这歌声描摹的是岁月留香……
但有时候,这歌声唱的是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正如同暮中的一支火把,把黑暗照亮。
在那个时代,黄河大合唱曾被称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
一首歌的意义,早已不仅仅是一首歌。这些歌早已拥有了不容亵渎的灵魂,扎根生长在我们心灵深处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轻轻拂拭尘封的情怀,总有一种东西会穿透悠久的年代和纷扰的世界,给予我们最深厚的力量。
3、钢琴协奏曲《黄河》
在期间,钢琴音乐文化被残酷无情地约束、限制和扼杀,钢琴被当做废品处理或者查封充公。钢琴、钢琴艺术受到排挤,当时中央乐团的钢琴独奏演员殷承宗(中国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著名年轻钢琴家之一,国际大赛获奖者),不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想出独特的方式——把钢琴搬到天安门广场,弹奏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将京剧曲调和钢琴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进行演奏创作。这种“钢琴伴唱京剧”的艺术品种,被当局认可,允许公演。接着殷承宗、储望华、石叔诚等人于1969年12月集体完成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改编。由殷承宗担任独奏,李德伦指挥,1970年5月首演于北京。
三、教学重点:回顾历史,重温经典,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主义教育
四、与现实联系:今年时逢“五· 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同时也是《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激励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祖国奋斗,激越青春,不负韶华。
五、教学过程:
1、播放视频
由《我的祖国》等歌曲剪辑的视频,让学生说出歌名。
指出这些歌共同的特征,“抗战歌曲”,产生的年代:“五·四”运动至建国后。
这些歌曲堪称为经典的抗战歌曲。虽然那个年代,那些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歌曲似乎已经显得不在符合我们现代的时代特征,然而,一首歌的意义,早已不仅仅是一首歌。这些歌早已拥有了不容亵渎的灵魂,扎根生长在我们心灵深处。今年是我们国家建国70周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不忘历史,激越青春,不负韶华。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作者冼星海
(1)提问:《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
大屏幕给出选项:聂耳 冼星海
(2)冼星海在听了诗人光未然朗诵他的长诗《黄河吟》之后非常激动,立刻决定将其歌词
谱成歌曲,两人一拍即合,光未然将长诗改为歌词,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由此诞生,仅花了六天时间创作完成。之后经过半个月完成所有伴奏配乐。1939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工学大礼堂,立即引起巨大反响。
(3)黄河大合唱一共几个乐章?
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八个乐章中被传唱最广的非《保卫黄河》莫属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个经典唱段
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诵一下本乐章的朗诵词,然后让大家一起试唱,来体验这首歌曲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4、之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5、《黄河》钢琴协奏曲,一起来听听
6、 最后在《黄河颂》音乐背景的伴奏下,教师朗诵晚“一首歌能够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并不因为大河是大河,稻香是稻香。那是因为它是时代、历史的见证,是集体情绪最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每一个人心中最质朴的爱国情愫的流露。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歌声,有的时候这歌声传唱的是爱情恒久,有时候这歌声描摹的是岁月留香……
但有时候,这歌声唱的是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正如同暮中的一支火把,把黑暗照亮。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轻轻拂拭尘封的情怀,总有一种东西会穿透悠久的年代和纷扰的世界,给予我们最深厚的力量。”完成本节鉴赏课。
教后反思:本节课所鉴赏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所了解,但理解得并不深刻,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文化、历史知识的积累和深入,对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在这节课的重点把握上,我认为是让学生能够体验体会音乐作品中深深的爱国情愫,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就达到本节课的目的。通过学生的反应,可有看出,学生们在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感染下对该作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唱的部分还是略显短平,体验不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