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七篇
《黄河颂》教案七篇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__。
  用如下板书总结__。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__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查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1、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